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甲午战争中国为何会惨败 甲午战争是谁领导的

来源:作者:时间:2020-09-12 10:03:31点击:

  没落的制度

  朝野上下颟顸无能

  贪污腐败民气不扬

  事实上,中国闭关120年,日本则达长220年,比中国多出整整一个世纪。

  日本“门户”开放也比中国晚了11年。中国搞洋务运动也比较早,在中法战争中我们还勉强和法国打了个平手,按理说已经为富国强兵赢得了时间,但事实上我们在各方面都仍然是虚弱和没落的。

  在甲午战争前,我们大部分人还死抱着日本不过是“蕞尔跳梁小国”的心态。其实,在战前,日本人看得就很清楚,日本舰队司令伊东祐亭在写给他的对手丁汝昌的一封信中说:“您知道,三十年前日本处于何等艰苦的境地。您也知道日本是如何抛弃旧体制,采取新制度,以求摆脱威胁我们的困难。贵国也应采取这种新的生存方式。如果这样,这会一切顺利,否则就只能灭亡。”

  在交手前,敌人就将方法和结论都告诉了你,而我们事实上没有什么反应。

  当时的清zf采用的是“中体西用”,希望用“以夷制夷”的实用主义去学西学的微枝末节,不可能也从未想去触动社会的本质。无论内部发展还是对外交往上,都是注定要走进死胡同的。一个了无活力的国度,已经经不起任何外部力量磕碰了,甲午战争的惨败事实上在情理之中。近代以来我们落后挨打的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的惰性

  我们需要踏实学习

  不能总是想走捷径

  正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日本海军的将军们,跟中国北洋海军的将领,很多都是留学英的的同学。但是,我们的学习,学到90%左右的时候,就觉得不需要再学了。这些留洋的学生,既然能够率领舰队远航各大洲,演习打靶,也能打中目标,练舰队的行列式,也操练得很好。

  那么我们什么不会呢?于是,老师就可以不请了,省钱是一回事,尊严更重要。所以,甲午开战之前,我们就把英国老师赶走了,后来有些人还夸那些赶走老师的学生。

  反过来,日本人却一板一眼地学,直到甲午开打,英国老师,还在他们的舰队中。

  对于海军,日本人也许能学到98%,但我们连90%都学不到。俗话说,行百里半九十,如果才学了90%就等于精髓还没有掌握。急于国产化的根子,不是强化自主性,而是老大帝国的自尊以及当时整个国家上下总是浮夸想走捷径的民族心理在作怪。

  当时我们形式主义毛病根深蒂固。无论西洋的武器怎样好,对于中国军队来说,都是重点在操演上下功夫。操演是给皇帝或者亲王看的,讲究的就是玩得怎样好看,玩得越是花哨,皇帝看了越是高兴。于是,军队的演练,就成了表演,而平时的训练,就是为了表演而进行的准备。而军队建设的细节,包括当时的士兵素养、后勤供给、武器和舰船的保养,都日趋马虎,流于形式。

  客观地说,西方的东西,肯定也有不怎么样的成分,有不符合东方国情的内容。但学的时候,却只能老老实实去学,不可能一上手,还不会走,就练习跑。真正本土化的时刻,得等到我们都学会了,不仅会做作业,而且能写研究论文的时候。

  我觉得,在当时,一个老大的民族,在学习西方的历程中,不管有多少痛苦,都有一种难以克服的习性。表面上看,是不肯认输,不肯承认别人的优势,实际上,就是惰性,一种总想走捷径,偷懒的惰性。这样的惰性不消解,当时的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是表面文章,无济于事,注定会走向惨败。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