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柳宗元的悲催:文人难当好官

来源:作者:时间:2018-01-30 23:22:44点击:

        真文人的想法是很纯粹的。这年一月接到调令,柳宗元兴高采烈赶往京城长安。途中路过汨罗江口,柳大文豪心情奇好、诗兴大发,脱口而出《汨罗遇风》诗:“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这是又有了生逢圣世的信心,自比屈原的命运好了许多啊。

        他乐观地以为,这次回到京城必定高官厚禄等着,路边春光鲜花迎着。

        真文人做不了政客,也就不懂得政治斗争有多么地错综复杂。

        一个月,到京城长安也就一个月而已,柳宗元的京官梦想破灭了。

        王朝权力中枢朋友圈不想让他加入,柳宗元再次遭贬,被派到古人视为蛮荒之地的柳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柳州市担任刺史。

        好在文化学人,终究能够以诗文寄托情怀,边走边吟诗,走了将近半年才到柳州。

        7)

        当时的柳州是啥样?《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年间这片土地上人口11550人,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说明这里人烟稀少,加上远离中原政治经济发达地带,地处荒凉是可以想见的。

        想当京官没当成,被派到这么边远荒凉地区,已届中年的柳宗元守不住恶劣、危难的环境,精神上的压力过大,身体健康状况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曾经的政治理想抱负,施展起来也是有心多于无力。

        作为一个有心为民做些实事的官员,无论走到哪儿,都应该脚踏实地、因地制宜,不妨将自己的所谓政治理想抱负就地实践。

        柳宗元没有放弃“辅时及物为道”、治国扶民的理想信念,在柳州期间,他干成了一件闪亮的政绩——解放奴婢。

        唐代虽有禁止买卖奴婢令,但是从皇宫到达官显贵、豪门望族,蓄养、贩卖奴隶仍然普遍存在。

        8)

        说相声的小岳岳说“这事我忍不了”,柳宗元也忍不了,他利用主政一方行政首长权力,出台严令,强制要求那些蓄养奴隶者给奴隶确定服役期限,计算劳动报酬;服役期满必须自动解除奴役关系。

        这事在柳州干成了,后来在袁州任职时也试行了,但影响力有限,毕竟当时社会风气使然,稍微有点身份的门庭,都有蓄养奴隶,包括柳宗元自己家里也养着“女隶”。

        柳柳州的第二项政绩是致力于普及文化教育。包括倡导儒教、修孔子庙等等。

        旧时社会,以文化人是必要,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同样急迫。

        纵观柳宗元主政柳州四年间,确实干成了一些民生实事,促使地方发生了巨大变化。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里赞扬说:“……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柳民既皆悦喜。”

        9)

        柳州四年,柳宗元秉持着“吏为民役”思想情怀为民办实事,赢得好口碑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只可惜柳州地方很小,他的所作所为影响力有限,也难以为自己的仕途书写辉煌丰碑。所以,他在《送从弟谋归江陵序》里感慨自己“上惭王官,下愧农夫”,其实透着真文人难以当好官的无奈。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