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康有为有多少个老婆 梁启超与康有为断交

来源:作者:时间:2018-06-22 10:18:47点击:

康有为和梁启超从师徒到交恶始末

  在与康有为争论不休之际,梁启超去美洲游历了一次。不想这次游历起到了康有为不能起到的作用,从美洲回来后,梁启超的思想言论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悄悄地收起了革.命排满的主张,反对起原来大力提倡的“破坏主义”,声称与共和永诀。梁启超立场的这一退缩,究其原因,他在本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对革.命暴力还有一种排斥感。在改良主张走投无路的情势下,他有一些激烈主张。一旦脱离了主战场,头脑冷静下来,他的改良主张便占了上风。于是,他从革.命主张的门槛又滑回温和改良的阵营了。其立场的这一改变,使得他与老师又站在同一面旗帜下,而不致于过早地分手了。

  梁启超立场的退却,使师生度过了到海外后最大一场政见不同引发的危机。而梁启超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檔人渐行渐远,革.命檔和保皇檔深沟巨壑,严重对立,1904至1905年,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喉舌,与康有为一起,与革.命派展开论战。师徒二人师唱徒和,是他们到海外后“配合”得最默契的时光。但时势不饶人,不论他们二人如何巧言善辩,保皇派在论战中明显处于下风,最后不得不主动偃旗息鼓。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政见“统一”,只是改良主张的统一,他们对改良的途径有着不同的选择。康有为认为改良必须在保持君主政体的前提下进行,最终成为不可救药的复辟论者。梁启超对清廷则没有那么忠心耿耿,在辛亥革.命的既成事实面前,他很快表示了赞成共和的意思。至此,师生政见上的殊途也成定局。

  三、国事参与的冲突

  1906年,清zf宣布要“预备立宪”,这一骗局鼓舞了流亡海外的改良派,梁启超组织政闻社,拟回国参政,而清zf查封了政闻社在国内的组织。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载沣摄政,把袁世凯开缺回籍。1909年(宣统元年)春,梁启超拟将戊戌政变的罪责归于袁世凯一人,以开脱慈禧太后,此举意在与清廷和解。

  康有为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进退失据,他先主张“不废旧朝”,继而哀叹清王朝气数已尽,后来又提出了“虚君共和”说,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捡出了孔子后裔,说素王就是素帝,是最好的虚君。康有为颠三倒四的做法,令梁启超十分难堪,他致书康有为,说康师举措乖张,不能令人心悦诚服,愿师还讲学之旧,相与弦诵。但康有为并没有按他学生的指引行事。袁世凯东山再起后,积极地拉拢康有为和梁启超,康有为以“十不忍”回绝了他。

  在改良派中,康有为已失去了昔日一言九鼎的地位。许多人对康有为的保皇说教早已不耐烦,力劝梁启超摆脱康有为的束缚:“南佛(指康有为)之政见,偏僻迂谬,不切时势,万无附从之理。……政见本随时势而变迁,不足为病也。如佛决不以为然,出其专制之力来相阻格,则各树一帜,各行其是,万不可再屈以求合。”(《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他们选择了联合袁世凯的道路。

  在梁袁接近时,康有为仍坚持以往的保皇论,共同为拯救垂死的清王朝努力。梁启超则表示不再倡言“虚君共和”,并希望康有为改变态度,拥护共和,“藉连鸡之势,或享失马之福”,否则师生要“趋舍异路,怆恨何言?”康有为不为所动,决定了师生分立门户的形势。

  1913年,梁启超任司法总长,康有为极力反对,而梁启超仍我行我素。但袁世凯要恢复帝制,梁启超坚决反对。他苦劝袁世凯不要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诚愿我大总统以一身开中国将来新英雄之纪元,不愿我大总统以一身作中国过去旧奸雄之结局。”并拒绝20万元的收买,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抨击袁氏。随后南下广西,与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康有为也积极投身于倒袁斗争中,“康有为、梁启超、潘若海等在沪集议,咸以为倒袁必须举兵,不举兵,即无以倒袁”,师生二人又走到了一起。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