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崇祯杀袁崇焕后悔了吗 老百姓为什么恨袁崇焕

来源:作者:时间:2018-02-01 11:05:05点击:

        袁崇焕被凌迟那天,刑车所过之处,人山人海。京城民众无不唾骂,但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赴西市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石匮书》)。

        在朝廷上下一片杀袁之声中,其实背后隐藏的是一场权力之争。主角就是周延儒、温体仁、钱龙锡、成基命等几位大学士,争夺目标:内阁首辅。袁崇焕不幸被当成道具,与其说袁崇焕死于制度,不如说死于宫廷斗争更贴切。

            二、为己巳之变的开脱责任

        在领导取得宁远、宁锦大捷之后,袁崇焕不可多得的军事才能得到明、后金双方公认。“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崇祯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入都,十四日崇祯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袁崇焕复奏掣肘,袁崇焕奏曰‘以臣之力治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嫉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岂臣谋’。二十四日崇祯赐崇焕尚方宝剑,便宜行事。袁崇焕疏谢并陈方略,崇祯赠蟒玉银币,崇焕辞莽玉不受。”(《崇祯纪事》)

        可见,为了平定辽东,崇祯帝对袁崇焕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真是做到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权给权,听任袁崇焕逾越职权杀皮岛总兵毛文龙。但命运却给这位恨不得一夜改变大明命运的年轻皇帝开了个大玩笑。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10月26日,皇太极统帅八旗军分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长城镭隘龙井关、大安口,直指河北遵化。

        虽然按照朝廷分工,袁崇焕主要分管山海关外防务,蓟辽总督刘策分管关内防务。但是,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对整个蓟辽地区的防务都是责无旁贷,况且后金铁骑正是从山海关外而来。

        于是,袁崇焕作出紧急部署,一方面对关宁锦、京师要道、京畿地区紧急布防,另一方面急派兵力追击堵截,再试图依靠坚固的城池来进行一场防守反击的作战。

            在后金突破龙井关、大安口后,袁崇焕急令平辽总兵赵率教率4000兵马,驰救遵化,准备将八旗兵拦截在这里。11月4日,奔袭三天三夜的赵率教援军至遵化城外,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等所部满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相遇,误入埋伏,中箭坠马,力战而亡,全军覆没。赵率教战死,是明军的重大损失,袁崇焕失去了最得力的大将,失去了救援京师的最佳时机。7日,后金军破三屯营,明朝丧失了将后金军堵在遵化的机会。从此以后,袁崇焕统率的蓟辽明军,便满世界追着后金军在京畿地区跑。

        这是一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野战。京城百姓、官僚谣言四起,他们无视八旗军的机动优势,纷纷言传袁崇焕通敌,要不跟着敌人干什么?而袁崇焕军队前脚刚到德胜门,八旗军后脚就来了,京城民众认为是袁崇焕给敌人带路。特别是那些在城郊有大批房地产的京城权贵,将八旗军掳掠的仇恨转嫁到袁崇焕身上。皇太极似乎患了恐袁症,又极力避免和袁崇焕接战。双方不停的这么兜圈子。袁崇焕本人也深知八旗军的野战能力明显超过明军,赵率教全军覆没就是例子。虽然袁崇焕决意要“背捍神京,面拒敌众”,堵塞八旗军入京师之路。但是,袁崇焕设计的三个阻截都没有成功,这样战线就推到了北京。

        袁崇焕在北京城下拿出了依托坚固城防打防守反击的拿手好戏,在德胜门、广渠门外亲率9000多关宁铁骑与八旗军展开殊死血战,在其他明军协助下,最终迫使八旗兵撤出京畿地区。

        但北京不是宁远,让北京成为展现自己军事思想的试验场,不能不说是袁崇焕缺少政治敏感性的表现,这一点,连一位副总兵周文郁都看出来了:“大兵宜趋敌,不宜入都。”(《明史纪事本末·补遗》)何况,没有圣旨,边防部队不得擅自进入京畿。崇祯皇帝早已谕令袁崇焕军队不得越过蓟州,而袁崇焕却要让部队进入京城休整(“崇焕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不许。”《明史-袁崇焕传》)。这一点,更让袁督师说不清了。他的认为“君父有急,何遑(闲暇)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一)在帝制时期,没有几个皇帝敢放心的让外来部队进入京城,不要对崇祯求全责备。即使现在,也不可能。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