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豫让的人,姓姬,毕氏,他是晋国大夫智伯(智襄子)的家臣,智伯对豫让非常好,豫让很感激。后来智伯被晋国大夫赵襄子所杀,赵襄子非常恨智伯,把智伯的头盖做成酒杯。豫让决定刺杀赵襄子,来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虽然豫让为了刺杀赵襄子,把自己毁容,但是最终没有成功杀掉赵襄子,只是用剑三击赵襄子的衣服,然后自杀,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探究下。
01
春秋时期,晋国有六大氏族,分别是智氏、赵氏、魏氏、中行(读如航)氏、韩氏、范氏,六大氏族是晋国最有权势的氏族,六大氏族明争暗斗,企图夺取晋国的执政大权,智伯联合韩氏和魏氏攻打赵襄子,韩氏和魏氏临阵背叛智伯,智伯被赵襄子所杀,智氏家族的两百多人被赵襄子杀害,几近灭门。智氏家族灭亡后,赵、魏、韩三家瓜分智氏封地,成为晋国最有实力的氏族,周天子于是封他们三家为诸侯,赵、魏、韩从大夫变成国君,晋国被瓜分成赵国、魏国、韩国,史称“三家分晋”。
智氏家族有个家臣叫豫让,智伯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智氏家族遭此横祸,豫让非常痛心,为了报答智伯的恩情,豫让决定刺杀赵襄子。
豫让更名改姓,伪装成残疾人,去赵襄子家修厕所,准备随时行刺赵襄子,然而却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从豫让身上搜出了匕首,确认了豫让的身份,赵襄子问豫让想干什么,豫让说:“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的侍卫想要杀豫让,却被赵襄子拦住,赵襄子说:“这是义士呀,我们小心回避就是了,智伯没有继承人,他的家臣居然给他报仇,豫让真是天下的忠义之士。”赵襄子下令放了豫让。
02

豫让第一次行刺失败,心有不甘,决定第二次行刺赵襄子,这次为了不让赵襄子认出来,他把油漆涂在脸上和身上,让面部和身体溃烂,刮掉胡子和眉毛,然后乔装成乞丐,到了家门口向妻子行乞,他妻子都认不出他,只是觉得声音有点像丈夫。于是豫让找来火炭吞下,让自己的嗓子变得沙哑,然后继续行乞,准备伺机再次行刺赵襄子。
在行乞的路上,被一个细心的朋友认出,朋友无比伤痛,对豫让说:“凭你的才能,侍奉赵襄子,赵襄子一定重用你,重用你的时候,再想办法行刺不是很容易吗?”豫让回答说:“侍奉家主,却想杀家主,这是心怀异心,我知道我选择的办法实施困难,可是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后世那些心怀异心侍奉家主的臣子感到羞愧!”
豫让查到赵襄子的出行路线和时间,知道赵襄子外出必经一座桥,桥的名字叫赤桥,(后世称为豫让桥),于是他藏在这座桥的下面,等待赵襄子经过伺机刺杀。赵襄子骑马经过赤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觉得有人行刺,赵襄子让侍卫检查赤桥,在赤桥下发现了手拿宝剑的豫让,赵襄子问他:“过去你也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不为他们报仇,投身成为智伯的家臣,如今智伯已经死了,为什么偏偏给智伯报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