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到网上大概学习了一下,原来它们同属一科,算是近亲了,要想知道,就自己搜一下,或者继续往下看吧: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一)九层塔:
紫苏、罗勒、九层塔之所以混淆不清,主要就因为它们本来都算是「亲戚」,再来就是译名的分歧让大家更眼花撩乱了。
很多资料都显示罗勒、九层塔是别名,罗勒/九层塔和紫苏都是「紫苏科」植物,事实上,包括薄荷、熏衣草、鼠尾草、迷迭香、香蜂草也都是「紫苏科」家族。
不过,加上「紫苏科」的说法,恐怕就会更让人一头雾水了,虽然这也是流通相当广的称呼,但植物学所用的「唇形花科」(Lamiaceae或Labiatae)可能会是更精准的名词。
很特别的是,香药草植物大多都属于唇形花科,内含精油,发散特别香气,令人心旷神怡,很早就视为奇物,原产于印度的罗勒,就被用来奉献给印度神明,有「印度教之神的捧花」之称,当地人也相信死者胸前必须放上罗勒叶才能进入天堂。
有一种说法是,罗勒当初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罗勒」是印度梵音的翻译,但因味道特殊,并不怎么受欢迎,
反倒荷兰人引进台湾后,特殊风味甚合台湾喜好,再加上气候适合种植而广为普及,因为开花时花序层叠如塔,而以象征多的「九」来命名「九层塔」,还因为九层塔的特殊香气,而流传有「九层塔,十里香」的说法。
「罗勒」在台湾再引风潮,当然拜义大利美食风行之赐,随着资讯普及,大家渐渐认识到「甜罗勒」这类「义大利九层塔」,也开始尝试分辨其间的不同,下厨时手边没有甜罗勒,用台湾九层塔替代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法。
不过,如果要精确辨识出台湾的九层塔到底是哪一类罗勒,恐怕是专业的植物学问题了。
学名:Ocimumbasilicum
有人译名「罗勒」,也有译为「九层塔」,唇形花科(Labiatae)罗勒属(Ocimum)的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
传说罗勒的花朵长得像怪兽Bajirikass,因而叫做Basil,在十六世纪之前是作为治疗眼睛的药草,独特的香味也用以防虫。
罗勒在十六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到欧洲,至今种植极为普遍,尤其地中海沿岸,几乎食不可无罗勒,但因为栽植容易,变种也多,全世界约有四十多种(因为品种极易杂交,实际上也许更多),以紫茎、绿茎两大系,大略可分为:
一、义大利型罗勒
甜罗勒Sweetbasil
是目前栽培最普遍的品种,因为叶片较大,也有人称为「大叶罗勒」,最常用于义大利餐,不但欧美、澳纽常见,台北建国花市也找得到踪迹。
皱叶罗勒PurpleRufflesbasil(紫皱褶)GreenRufflesbasil(绿皱褶)
像莴苣状,有锯齿波纹的亮绿叶片。绿皱褶带有丁香味,紫皱褶味似甜罗勒带稍许姜味,1987年曾于ALLAmericanCollection中得奖。
二、芳香型罗勒
紫红罗勒PurpleOpalbasil
叶片呈亮褐红紫色,淡紫色花,花穗是粉红的淡紫色,这种罗勒生长缓慢且娇弱,主要用作观赏及料理点缀。
柠檬罗勒Lemonbasil
淡绿色叶,白花,看似甜罗勒,但具柠檬香气,与茶、鱼、鸡肉及沙拉搭配最佳。
肉桂罗勒Cinnamonbasil
原产于墨西哥,茎红紫色,开漂亮的紫色花,具有肉桂香味,和水果非常对味,所以可以用于水果沙拉或烹煮的苹果、梨,也适合酒、茶,还有驱蚊效果。
圣罗勒Holybasil,Sacredbasil,OcimumsanctumL.
信奉印度教的人视为圣物,常用于庙中的香草。
原产于热带亚洲,紫茎,叶片绿色,有少许绒毛,卵圆形,具丁香味。开粉红及紫色的花,是极佳的观赏植物,
通常不作烹调用,但新鲜叶片作为沙拉及冷盘料理,也很可口。
其他还有紫茎紫花的「甘草罗勒」Licoricebasil,还有叶片迷你的SpicyGlobebasil等。
三、灌木型罗勒
灌木型罗勒较甜罗勒矮,花也较小。希腊罗勒Ocimumminimum
属于矮性品种,叶株紧密,叶色亮绿,叶柄较短,开白色小花。
同样具有罗勒的芳香,但比较适合用在园艺,种植在靠窗阳台、搭配绿篱、花坛都很适合。
灌木罗勒Bushbasil
属小型叶,但还比希腊罗勒大,香味近似一般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