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隐私面单”发力还需多管齐下

来源:作者:时间:2017-06-30 14:14:58点击:

   今年以来,为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一些快递企业开始实施“隐私面单”——将用户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等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但最近,不少人在朋友圈“吐槽”称,收到快递时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还在“裸奔”。(6月30日经济参考报)

  显而易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购以其低廉的价格、繁多的选择、及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受到大家的青睐。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陷入了新的困境。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小区附近经常出现到垃圾箱翻住户扔掉快递包装的人;某某经常接到各种中介的骚扰电话;某某捡到快递箱后根据地址冒充快递员入室抢劫,这些安全隐患均都来自于网购过程中个人隐私的泄露。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有统计的全国快递企业重大信息泄露案就达43起,外流包含消费者个人隐私数据的订单有上百万张,一块钱可以买卖两张快递单。

  毋庸置疑,记载有消费者个人隐私的快递单,很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青睐对象。那么,利用APP软件,要求快递人员无法查看快递单中的个人信息,只能通过该软件才能联系收件人,相当于给收件人的个人隐私装了一把安全锁,不再通过快递渠道被泄露。

  在信息泄露层出不穷的语境下,“隐私面单”的出现,是不是能从快递业“乱线团”中抽出一根针头,这里面的确是有很大期待。但无论如何,这中间还有很多亟需完善的地方。诸如,强化隐私面单的技术支撑,完善抵挡外部攻击及内部泄露的防火墙,让隐私面单成为快递行业标配,从技术上提供强大支撑;再则,针对信息泄露的薄弱环节,物流公司要刀口向内,建立内部制约机制,严肃惩处泄露责任人,通过建立物流快递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将贩卖客户信息的人员列入从业人员“黑名单”,加大惩处力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治本之策还在于,尽快推出、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划出公民信息保护的明确红线,避免信息被有意、无意甚至恶意地搜集、泄漏与贩卖,损害公众权益和公共安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