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背:鲐【拼音】:[tái](读音同"台")背【拼音】:[bèi]。释义:长寿的老人。鲐背之年是琅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鲐。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见于大多数暖流海区的小型鲭科鱼。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1).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汉焦赣《易林·震之比》:"耋老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宋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
(2).代称老人。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鲐背,山农野叟,咸以手加额,仰面谢天。"清曹寅《集余园看梅》诗:"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龎眉识此生。"
鲭科鱼背青腹白。体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生活在海中。黄海、渤海盛产。如:鲐文徵鱼样的斑纹)代称老年人。如:鲐颜倦迈的容颜)。鲐稚倦幼)。鲐叟倦人)。鲐背(背上生鲐鱼般的斑纹)鲐,身体呈纺锤形、背青蓝色,头顶浅黑色,生活在海中,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亦称"鲐巴鱼"、"鲭"、"油筒鱼"、"青花鱼"。

需要注意的是,鲐背不是指鲐鱼的被,而是比喻老人因为年纪太大,皮肤消瘦背部如鲐鱼的斑纹一般。鲐背之年是90岁老人的别称,也泛指长寿老人,在《尔雅》、《方言》等书中都有解释,一些诗文中这个词的运用也很是楞泛。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鲐背之年,下面和大家说说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对古代年龄称谓不太了解的人,可以继续往下看。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襁褓之年:不满1岁。
孩提之年:2、3岁。
始龀、髫年:女孩7岁,男孩8岁。
总角之年: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之年:10岁以下。
幼学之年:10岁。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志学之年:15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之年、破瓜之年:女子16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二八年华:16岁。
舞象之年:男子15岁-20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之年: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男子。
不惑之年:40岁中年男人。
天命之年:50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50岁。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60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70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之年:80岁。"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耄耋之年:80~90岁老人。
鲐背之年:90岁老人。
期颐之年:100岁之人。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