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国后,未离开中国前,蔡锷有了之前没有的全国号召力(从第一国葬待遇可以看出),堪比当时的孙大炮;而蔡锷此时的军事实力比护国前更强大,势力范围更大,这个是孙大炮没有的。
比较下当时其他人物,黄兴有实力 但二次革.命后,实力受损,且太忠于孙,号召力尚可,但黄也死的早啊;东北张作霖实力够强,但其本人受教育水平低,觉悟不是很高,也没有蔡锷人格魅力,更何况还有日本强压着他;山西阎锡山实力也有,但私心不是一般的重;西北冯玉祥志大才疏,而且有点出尔反尔,也不行。 放眼当时的国内,就只有蔡锷具备这条件!可惜的是 蔡锷自己病夸了。。。 天妒英才啊!
3.孙挂后,国民檔内的廖仲恺太左,胡汉民太右,他俩矛盾太多,汪精卫太娘,这三人的资历,职位虽然都高于蒋介石,但没带兵,自身有那么多缺点压不住啊,掌握黄埔军校的蒋介石,是实力派,紧抓军事,通过北伐树立威信,经过军阀混战,排除异己,自然成为国民檔领导人了。
事实是,蔡锷虽然有去八大胡同找小凤仙,但并不常去。据蔡锷长子蔡端先生回忆,其生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陪家眷去看戏,开场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个细节里至少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二、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
1913年10月, 蔡锷离开云南,去了北京。袁世凯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蔡锷远在黄兴及诸民檔之上,此人之 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在袁世凯眼里,孙中山、黄兴都远不如蔡锷,甚至宋教仁也未必比得上蔡锷。袁世凯把蔡锷调到北京,应该是准备重用的。
1915年,袁世凯加快了称帝的进程,蔡锷从此流连于京城的风月场所。他跟梁启超商量好,由梁启超先写文章公开反对帝制,然后他离京回 云南。蔡锷以小凤仙为掩护,以治疗喉病为理由,从北京出走天津,又从天津登上了去日本的轮船。据黄兴的后人回忆,当轮船到达日本时,蔡锷与黄兴派来接头的 使者互换了服装,对方乔装成蔡锷下船,而真正的蔡锷却乘同一条船回到了上海,然后途经香港前往越南河内,再经陆路直奔云南昆明。1915年12月19日, 蔡锷终于抵达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