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
子贡,(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是“孔门十哲”中极不寻常的人物,雄辩有口才,具有经邦济世之才,政治外交才能卓越,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巨富,也是孔子周游列国的“钱袋子”。
《论语》中对其言行的记录较多,孔子曾称他为“瑚琏之器。”,当孔子处于困厄之中时,子贡总是能挺身而出,当年孔子及弟子困于陈、蔡,绝粮断炊之际,门徒个个徒叹无可奈何,是子贡出使楚国,致使“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子贡每到一个地方出使,总要从头到尾宣传其老师孔子的政治主张,推销孔子。孔子的儒学能名满天下,子贡功不可没。司马迁对子贡评价很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费笔墨最多。

冉有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世人尊称“冉子”,以政事见称,尤其是个理财高手。孔子认为他能胜任大管家这种职务,他曾担任季氏宰臣。是他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0多年的孔子,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受到冉子不少照顾。

季路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他虽然遇事冲动,好为匹夫之勇,这让孔子常常很为他很担心,但他确是孔子学生中最衷心的侍奉者之一。
他与闵子骞一样,也是个十足的大孝子,他是《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故事的主角,子路家里贫穷,只能采摘野菜作为粮食,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他做了大官,常常怀念双亲,遗憾不能再为父母负米。后来在卫国发生内乱的时候,为救其主李悝,被叛臣杀死,砍成肉泥。临死时,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死得很壮烈。子路一死,孔子周游列国少了个最忠实的保镖,孔子很伤心。

子游
言偃,字子游,是孔子众多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小孔子四十五岁。他对礼乐之学特别上心,孔子认为子游的主要贡献在于“道启东南”,是孔子学说向南方传播的主要使者,他曾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在子游晚年,他回到江南故乡,传播儒家学说,在虞山等地讲学,弟子数以千人,是南方儒学文脉之祖,因此他被列为“十哲”文学科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