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孔子作为一流的教育家,一直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但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孔门的“四科十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称之为孔门弟子的光荣榜。
孔门“四科十哲”的说法最早源于《论语.先进篇》。单独有一小段话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新儒家韩愈、李翔的《论语笔解》将其概括为“四科十哲”。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孔门“四科十哲”中的弟子是跟随孔子被困于陈蔡时的人。
朱熹对“四科十哲”做出了自己的见解判断:“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才,于此可见。”朱熹明确认为,这“四科十哲”是孔子所定。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却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这主要得益于他的门生及弟子为他整理的《论语》一书,以及他的弟子,对他的学说不遗余力地口耳相传,在那个传播途径较为封闭的时代,能及时将孔子的思想精华普及到民间,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因此得到流传。
且来让我们看一看,这十个得意弟子,都有哪些长处与独特的优点吧。

颜回
颜回(前521-前481年),字子渊,是孔子无可争议最喜欢的得意门生,在诸多弟子中,孔子对颜渊的称赞最多,被后人尊为七十二贤之首。他的优点实在太多了:贤德、谦逊好学、安贫乐道、脾气好……而且是孔子学说最坚定的铁杆粉丝。他随同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遇险的艰难岁月,孔子其他弟子对其学说产生了动摇和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劝服其他同门师兄弟继续支持老师的理想政事,始终不懈怠。
但不幸的是,颜回早早过世,孔子哀痛至极,悲恸直呼“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对待感情,一向主张温柔敦厚的节制,但到了颜渊这里,完全抛弃了他自己一生坚守的原则底线,可见对待颜渊的与众不同之处。

闵子骞
闵子骞(前536-前487年),名损,字子骞,孔门高徒之一,德行与颜回并称。他为后世所称道的,主要是他的“孝”,孔子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孝哉闵子骞,人不闻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夸赞他的话,都是中肯的评价。而元朝郭居敬编辑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第五个故事“芦衣顺母”的主人公就是闵子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