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给他娶了个后妈,又生了两个弟弟,但继母想尽办法虐待他,冬天给弟弟们穿棉花做的棉衣,而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牵车时因为寒冷发抖,牵车的绳子掉在了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才知道他遭到了继母的虐待,回家十分生气,准备休妻。而闵子骞不计前嫌,为继母求情,跪在地上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是,留下母亲只有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从此,闵子骞家喻户晓,传唱至今。

冉伯牛
冉耕(约前544~?),字伯牛。关于冉伯牛的历史资料记载很少,但根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的时候,他举荐冉伯牛担任中都宰,能力应该不一般。至于他能列席“德行科”,德行肯定无可挑剔,但“德行科”四人的德行,分别有所侧重,颜回好学,闵子骞重孝,那么,冉耕应该是在协助孔子推行仁政方面有过人之处,得到孔子的格外重视,“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论语.壅也》),这是孔子去看望得重病的冉伯牛时,所发出的沉重的叹息。

仲弓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冉雍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有执政之德,从政之才。孔子认为其具有仁君的美德,称赞其“壅也,可使南面。”这是孔子对其弟子在为政方面,独一无二的最高评价,因此后世对冉雍的评价也很高。他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为“孔门十哲”,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也称为三冉。

宰我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孔门十哲"之一。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能言善辩,思维敏捷,曾从孔子周游列国,被孔子派遣出使齐国、楚国。唐玄宗在位时,被追封为“齐候”,宋代追封他为“临公”,明嘉九年改称“先贤宰我”。
宰我曾白天在课堂上打瞌睡,孔子饱含爱意地批判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一般从不言语犀利批评学生,可见他对宰我的重视和寄予殷殷希望。他还敢于挑战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提出三年丧期过长,应该改为一年期,被孔子批评为“不仁”(见《论语·阳货》),他最后死于齐国的田常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