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空腹喝牛奶为什么拉肚子 空腹喝牛奶的危害

来源:作者:时间:2018-08-02 11:38:57点击:

   90%中国人乳糖不耐受,许多人空腹喝牛奶拉肚子的原因就在于此。那么,中国人到底能不能喝牛奶呢?

  很多人都听说过“乳糖不耐受”这个词,也听过“绝大多数中国人缺乏乳糖酶,无法消化牛奶”这句话。这种论断似乎非常不靠谱,也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悖:如果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喝不了牛奶,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没有人发现?如果牛奶真的不适合中国人,为什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还推荐大家喝牛奶、中国的乳业还有这么大的市场?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搞清楚,中国人到底能不能喝牛奶。

  1何为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饮用后应当在小肠被消化吸收。假如缺乏足量的乳糖酶,乳糖便会滞留在肠道,成为细菌的大餐。乳糖会增高肠腔内的渗透压,加上细菌将乳糖酵解成乳酸、氨气,进而刺激肠蠕动增加,最后便产生腹泻、腹痛、腹胀的症状。

  乳糖酶缺乏可以大致分为四种: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这种非常少见,而且病情会很严重,患者出生后连母亲的乳汁都无法消化,目前全球不到一百例;继发性和进展性的乳糖酶缺乏,则都是暂时性的疾病,是由于别的疾病导致肠道功能受损引起的。以上三种相对而言都很少见,一般情况下,乳糖不耐受指的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出生的时候是能够产生正常乳糖酶、消化母乳中约7%的乳糖的,但断奶之后,乳糖酶便逐渐减少到无法测出的水平。

  早在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居民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几十年来的多个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各地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大多超过90%,即使在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乳糖不耐的几率也在80%左右。

  (旧世界乳糖耐受地图,越深色代表耐受者比例越高。)

  但或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中国人都喝了几千年奶了,如果绝大部分人消化不了奶类,那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发现呢?

  其实,人们假定的前提首先是错的。中国人真正普遍地“喝”上牛奶,不过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

  2中国喝奶史

  中国的饮奶史要追溯到战国时期,随着地区间的交流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的喝奶习惯逐渐传播到了长江流域,汉宣帝时期还出现了专职的羊奶专业户,靠制造羊酪谋生。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宋辽金元各朝,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入主中原,是中国古代食用奶制品最兴盛的时代。

  那时候,就连南方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农民也都专门饲养乳牛,但过去缺乏储藏条件,想要喝上鲜奶并非易事。古人最常食用的奶制品是发酵后的干湿奶酪、或是用羊奶牛奶萃取的酥油,南北朝《齐民要术》里详细记载了“作酪法”、“作干酪法”和“抨酥法”,就连《史记》也屡屡提及“牛酒”,也就是牛奶酒。

  (敦煌莫高窟壁画复原图,第159窟的挤奶图。)

  鲜奶的发酵,其实就是靠乳酸菌消化乳糖的过程,而干酪的制作过程中,排除了含有大量乳糖的大部分乳清,即便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吃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症状。

  好景不长,明清之后,老百姓也能喝奶吃奶的好日子便到头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大量牧场草地被开垦成农田,畜牧业逐渐让位给种植业,曾经一度兴盛的食用奶制品的风俗也逐渐衰微消退了。

  (2017年02月23日,广东省佛山市,沿用旧法制作干酪片的一家人。)

  物以稀为贵,大多数人根本就喝不上奶,要喝也是将它们当成珍贵的药补食品,而少量的饮奶一般是不会引起不良症状的。即便出现了不良症状,在强大的安慰剂效应之下,或许也会被视作是药效。《本草纲目》中有着“羊奶能够补小肠气”的记载,不知道这里说的小肠气是不是细菌分解乳糖后气体的牵强附会。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