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志愿证明“私人定制”,谁该“脸红”?

来源:作者:时间:2017-07-28 22:06:49点击:

   作者:拾月

  每逢暑假,就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参加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而大学的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机会也或多或少与学生志愿服务有所关联。但是,个别学生在网上购买一纸志愿服务证明,甚至这些证明还盖有公章。(7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每年假期,都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参加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而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机会等项目也有一定的“优势”。有学生辛辛苦苦一个假期才获得志愿服务证明,可个别学生仅花费百元就可以在网上获得一纸“私人定制”的志愿服务证明。据了解,网上除了可以提供纸质证明,还能在全国最知名的志愿者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以及志愿中国下面的“志愿汇”APP上为购买者录入志愿时长,包括志愿活动时间、志愿地点也能随意填写。

  网上可以提供一系列无微不至的“一条龙”服务,通过网络“私人定制”,学生既无需“费时费力”支教,又可以获得和志愿者一样的“待遇”。对于个别“投机取巧”的学生来讲,网购“志愿证明”像是天上掉的“馅饼”。但笔者不禁想问一句:私人订制“志愿证明”,谁该“脸红”?

  网购“志愿证明”该“学生”脸红。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本是学生自愿为偏远地区贡献力量的“志愿”行为,但个别学生却为了“个人利益”,购买假证明来“忽悠”学校。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学生像得了“心理病”,功利心太重,做事失去了本真,不懂得志愿服务的初衷,仅追求学校对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这样的学生该“脸红”。

  网购“志愿证明”该监管“脸红”。假证明盖上假公章,一张“志愿证明”就出炉了。可这一张张“私人定制”的“志愿证明”却能够在网上卖的风生水起,监管真该“脸红”。诚然,网络之大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监管部门更应该迎难而上,斩断“志愿证明”黑色利益链,加强网络监管。

  要斩断“志愿证明”利益链,一方面学生先要治好心理“病”,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正确看待利益得失,务实求真,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绝不弄虚作假。另一方面监管要给力,团结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此外,细化网络信息管理规定,增加网购“志愿证明”的违法成本,不给监管添加阻力。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