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这就叫靠谱嘛,打仗才缺吃的嘛,再说大家不种了,咱们种,就光卖咱的,这才挣的多哩。”林宝莱满怀信心的说。
“啊呀,也对,是这么个道理。”林老三媳妇转头看看林老三笑着说:“你瞧瞧,难怪宝莱能当村长呢。”
林老三也笑了起来,说“宝莱,我前几天到乡里赶场,听到人说现在搞新建设资金大着哩,所以咱们现在主要的就是要把大家的信心鼓足起来,要搞就搞出个势头,让领导看见,zf一支持,还怕搞不好?”
“咋搞势头呢?”林宝莱说。
“我给写几段字,当作给大家一个鼓舞,解释解释这其中名堂,你就挨家挨户去串串门,多贴上一些,然后开个会,把大家的田地给记录清楚了,按着人口的量来分配好。”林老三说。
“行着哩,三哥,我正想着你肯定要写点啥。”林宝莱激动万分,站起来将笔和纸拿了出来,“对了,乡里现在还打算叫咱成立个队伍,弄个站点我想让三哥你来做会计,算算平常的支出。”
林老三媳妇炒了几个菜端上桌子,示意林宝莱和林老三上桌吃饭。
林老三站起来走到桌边说:“行呢嘛,只要是好事,我能帮的咋也要帮。”林老三媳妇说:“你可别帮了倒忙,要去啊得给宝莱好好工作呢。”
林宝莱笑着说:“放心,嫂子,三哥厉害着呢。”
“站点打算在哪儿?”林老三说。
“在桃屋呢。”
“桃屋?那是祖宗的地儿啊,你还敢弄你这些?婶同意啦?”
“三哥,这都什么时代了,新社会要向新的方向靠近,老祖宗东西是丢不得,但是思想得解放嘛,咱搞创新才能发展啊,我看桃屋有灵气,做工作开会又方便,还不错呢,祖宗牌位再另立放嘛”
“我看宝莱说的也对,现在的时候和以前不一样了嘛,该革新的还得革新。”林老三媳妇说。
“你还知道革新这词?思想很解放啊”林老三对媳妇说,又看看林宝莱,“我看也是,那你今天就去准备着,把大家宣传起来,开个会。”
………
林宝莱与林老三商讨好种藕的事后约定第二天一早到家中安排办公点一事。回到家里,他早已把材料张贴在每家每户的大门上,他生怕出任何一点意外,做事情总是亲临上阵,逢人便说:“瞧瞧啊,明早八点记得来开会,林家桃屋。”,跑到村里学校让学生们也跟着一起宣传这次种藕的大事,学生们自然不懂得种藕的意思和好处,他们只知道林宝莱常在他们耳边念叨的:“只有致富了才能有更多的东西吃。”他走到每家每户让派一个代表出来跟随他去东家和西家打听市场,好让藕的销量走得更好,村民们对这类事一向是乐此不疲,自打林宝莱爷爷那辈起,村民对林家在村里主持一切事物的能力常常是信心满满,这期间所以大大小小的事物,只要在三岔村,林家总会奋不顾身地前去把持公道。
庆生已从东家买了鞭炮和账本回到了村里,按照宝莱的吩咐把桃屋的所有灵位都撤了,在桃屋分别摆好了两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上面放上了所有材料和各类相关的杂物,桃屋正橼上挂了“三岔村种藕项目办公处”十个大字的横幅。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林宝莱便拿着鞭炮在桃屋大门外放上了,他吩咐庆生摆弄好桌椅,生怕出错,到鞭炮声结束时,村民们已纷纷从家里赶来,按照顺序坐在了桃屋外。此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桃屋外的议论声震耳欲聋,湘西边界的人听说三岔村种藕从今日起正式开始,也跑来凑凑热闹,以便从中捞得一点好处。林宝莱与林老三从里屋走出来坐在了椅子上,他拿着一个硕大的金锣便开始敲:“这一敲,敲出三岔村的新征程;这二敲,敲出三岔村百姓的富实安康;三敲,敲出致富之事的顺利启程。”
村民们坐在了院子里纷纷拍手叫好,为真正的致富之日的到来而感到欣喜。林宝莱放下金锣拿起桌上地材料悠然地走到村民面前,一阵寒暄后,一边指着字报一边说:“今天咱村的种藕正式开始了,大概的信息我相信大家这次都听说了,我也向县里交了材料,为了咱村的大计,咱们可要打起精神加油干,资金断了,咱们再重新找嘛……”,林宝莱颇有自信地将村民们滥舞起来,他时不时地转头向坐在上方的堂哥看了看,心里又带了些不自信,“今日起,每家池塘的藕只要赶场去卖都要到我这里登记报数,县里还会有专业化的的人来,也会帮助咱们扩充产量,大家放心!”,说罢,村民们全都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