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讲,这里的人一半以上都是基督徒,当然大多是女性。所以,每到圣诞节,村子里很多人都会来到教堂,或唱诗或读经,用近乎最古典的方式纪念圣子耶稣!
与大城市里的圣诞节相比,这里没有圣诞树,没有白胡子老爷爷,没有烟囱与袜子的故事,但这里的圣诞节看起来更隆重也更神圣!
随行的两个女生很快就融入到“创作”中,而且乐此不疲,小李和刚子本以为可以躲过一劫,不曾想,在午饭后还是被两位临时女基督徒抓了来,说是要排练节目,准备明天平安夜表演给大家,以示谢意!
这是一个关于兄弟间以德报怨的故事,故事主角名字叫约瑟,是一名犹太人的小儿子,由于太得恩宠,遭到哥哥们的嫉妒,之后将其贩卖给路过的商人。多年以后,故地饥荒横行,哥哥们被迫下到埃及去换购粮食,谁知偶遇弟弟约瑟,此时约瑟已是埃及的第十二位立国宰相,结局当然是翻转加喜剧,一家团圆,歌颂上帝那些看似苦涩难当,实则未雨绸缪的伟大计划。
就这么一个小故事,演出大约要十分钟,可他们却排练了近五个小时,倒不是说因为他们敬业,实在是没事可做罢了!
为了确保明天演出的效果不会丢“城里人”的脸,两个女生开始走街串巷四处搜集舞美材料。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日落前搜剿回彩色头巾三块、桌布两张、床单一条,破布无数。在几位临时艺术家的眼里,这些分别是显贵的头饰、精致的外袍、威风的斗篷和视频若干……
设计、出图、缝制都由两位姑娘操持,一夜过后,该有的道具皆已到位,除此,还多出了一件“彩衣”!
后来才知道,这是老人家早上趁着大家睡熟,用一块特殊的布头缝制的,说是“老雅各”给“约瑟”的礼物。
圣经中描述,这是一件华丽到过分的衣服,正是因为这件衣服才彻底让几位哥哥下定决心加害约瑟,如此看来,这衣服就是导火索!
起初,小李并不满意自己的角色,毕竟辈分小,台词多,排练过程里总感觉在吃亏,直到看到了这件衣服,才终于打心眼里喜欢自己的这个角色了。
不仅是因为这衣服缝制的款式别致,确有中东贵族服饰的一些样子,还因为这块布头本身质地不俗,它看起来光润亮泽,色彩艳丽。摸起来也是柔软细腻,亲肤贴体。披在身上能明显感觉到它在分量和厚度。老人家居然有这么好的料子,关键是还用在此处,小李念及此处,不免有些疑惑。直到吃了“总导演”一记板栗,才猛然回神,继续扮演起埃及的宰相大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都在发生在巨大的变化,比如春节,还有几人会围着火守岁?中秋,不远万里奔赴亲人身边,趁着月色,吃糕赏桂?更别说什么清明祭祖,重阳登高之伦了……
历史的轮子是在往前,可我们却总忍不住转身回望,忍不住去怀念追想。毕竟,人是群居动物,而每个节日的意义,就是为大家的聚集提供一个巧妙的理由!
所以,这里的平安夜很好,莫论这是哪里来的节日,只看每个人脸上幸福的笑容和眼中虔诚的泪光,你也会受感染,会觉得自己置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至少在这么一刻里,你打心眼里觉着自己快乐、充实和满足。
几个小时过的很快,诗歌、朗诵和短剧在这简短的时间里,像是一支神秘的乐团用各不相同乐器吹奏出的同一乐章,虽然声音迥异,但旋律一致,情感相通。
比起草原的风光,今夜的掌声、笑声和啜泣声更加动人,更加难忘!
几个年轻人,准备了那么多,终是没有让人失望,大家鼓掌之余,还拍下了不少照片。尤其是小李,台下很多人都称其演的好,事后纷纷用手机留了合影。
夜已深,几个年轻人陆续息了手机的屏。可是不一会儿,小李又悄悄点亮的手机屏幕,他不断的翻着今天大家给他发来的照片,大多都是带妆照,那一身临时拼来的彩衣不仅没有给他拖后腿,反而赋予他一些属于异域文化的神秘感和特殊性。他两指轻点屏幕,将一张全身照一寸寸放大,转而又缩小,反复数次,像是发现了什么,却又不确定,还在努力“彻查”……
翌日,小李出奇的并没有随大家出去到附近转悠,而是留在小院里,帮老人劈了一箩筐柴火。老人看着他不说话,变主动问了问,才知他是对那见彩衣的布料感兴趣。于是,老人也索性放下了手头的活计,给他讲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