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萧皇后睡了那六个皇帝 萧皇后颅骨复原图

来源:作者:时间:2018-10-05 10:43:34点击:

   2013年4月,江苏省扬州市曹庄出土了一座唐代砖室墓,墓内出土的一方墓志上“隨故炀帝墓志”清晰可见,墓中还出土了一批高等级的陪葬品,如皇家级别的蹀躞金玉腰带、宫廷用鎏金铜铺首等,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团鉴定,扬州曹庄隋唐1号墓,墓主身份正是历史上褒贬不一但赫赫有名的隋炀帝杨广。但是由于隋炀帝死后,曾经经过多次迁葬,所以该考古发现的墓葬是否是隋炀帝的终葬之地,各种猜测扑朔迷离,人们期待着紧邻着它的2号墓的挖掘,能够为一号墓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佐证。

发现高等级陪葬品

  2

  发现高等级陪葬品

  8月20日,考古队员完成了2号墓第一层土层下文物的清理,发掘出陶器陶俑木漆器等100多件,部分器物可以看到有彩绘;瓷器有青釉辟雍砚1件,造型精美;特别是8月30日一件铜编钟的出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后来经过深入挖掘,2号墓共出土铜编钟一套16件、铜编磬一套20件。

  编钟编磬是垃廷用的乐器,这至少说明2号墓的墓主身份很尊贵。9月15日,经过清理,一整块故意缺了一角的长方形白玉赫然出现。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块有着特殊意义的陪葬品,学名应该叫玉璋。玉璋是《周礼·考工记》尤其在那时古代天子,在出外巡游时祭祀山川用的,是高等级身份的象征。

  除了标志墓主高等级身份的编钟编磬和玉璋,2号墓中还发现了一个至今散发光芒的凤冠,凤冠上面插有琉璃珠,有鎏金的花钿、铜钗。可以肯定的是2号墓的主人不仅尊贵,还是一位女性。玉璋,编磬,凤冠等特殊陪葬品的出土让考古队很振奋,但遗憾的是墓中没有文字信息。

  发现一副女性尸骨

  2013年9月28日,当2号墓清理到第三层时,一副较为完整的尸骨浮出土层。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经过实地测量,得出了该尸骨属于一位:身高1.5米,年龄大于56岁的老年女性。

  考古队员发现该尸骨右侧尺骨最长22.25厘米,右侧的掌骨处摆放的是指骨、手指骨,而且有倒置,骨盆缺失。

  从人类学来讲,鉴定人的性别和年龄最好的样本材料就是狼盆,女性因为承担着生育功能,骨盆和男性的形态差异很大,而且特别在骨盆前面,有一块耻骨,耻骨联合面上,随着年龄增长,形态会发生一些比较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次就是颅骨,颅骨也可以作为鉴定的一个重要材料。但是这个颅骨保存不是很理想,颅骨很多部分已经消失,比如说顶骨、枕骨,现在只剩下颞骨。

  还发现了4颗牙齿。牙齿最好是用臼齿来判断年龄,但是现在发现的牙齿是上面的侧门齿,上颌右侧侧门齿。牙齿上可以看到有龋齿,齿颈处有中龋,齿冠部全部磨耗,磨耗比较重,这是老年性特征。

  专家给2号墓的女性定为大于56岁,很多人认为这个结论似乎有些模糊。据专家介绍,按照人类学的年龄分期,36岁到55岁是中年,56岁以上在考古学上就是老年个体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尸骨,更细致的墓主年龄已经推算不出来了。

  但事有凑巧,在这之前被认为是隋炀帝墓的曹庄1号墓中,出土了两颗牙齿,虽然除此之外尸体的其他部分荡然无存,但体质人类学家却据此准确判断出这两颗牙属于一个50岁的人。

  2号墓是座砖室墓

  2013年10月初,2号墓被彻底清理出来,发现它和旁边隋炀帝墓的式样并不一样,这是一座腰鼓形的砖室墓,墓底铺着五彩砖,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墓葬通长12.64米,宽5.9米,残高1.6米。墓室东、西、北壁各有3个小壁龛;甬道两侧各有1个小耳室。从2号墓中完整地出土了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精美的随葬品。

  而2号墓最重要的发现是一副保存较为完好的人与体骨架。根据文献推算,萧后生于公元566年,贞观21年即公元647年去世,享年81岁。依据存留尸骨,只能断定她是大于56岁的老年妇女,至于是不是81岁高龄已无从查考。

  纤细的肋骨、1.5米矮小的身材,这和多处文献记载的萧后生于南方、温婉端庄,有些一致。

  萧后人生起伏非常大

  萧后出身兰陵萧氏,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后生于2月,江南风俗以为不吉,遂辗转由叔、舅收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