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孙殿英为什么不盗明陵 孙殿英的下场怎样

来源:作者:时间:2017-06-10 16:52:46点击:

   亲们知道,孙殿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负盛名的摸金大盗,他率领自己的军队,盗掘了清东陵,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距大清帝国灭亡尚不足20年,这也使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国军阀。

  孙殿英盗墓的直接目的是筹措军资,但若仅以财富而论,明朝皇陵所藏的财宝因为年代更久,所以价值通常会更高,而作为七朝古都的北京,还有比明十三陵更为久远的、珍品更多的皇家陵园。

  然而,为什么孙殿英独独盗了清朝皇陵,却对其他陵墓丝毫不动呢?尤其是明定陵得以保存,为后世中国考古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宝藏。

  一、清朝皇陵相对易盗

  公元1912年,大清帝国灭亡,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时期终于结束,公元1928年,孙殿英开始盗掘清东陵,其间仅仅相差了16年。

  因而,清朝皇陵的大多数修筑者还健在,容易找到入口。与此同时,由于满清zf晚期过于腐败。清朝灭亡后,护陵大臣失去了优厚的待遇,他们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往往不去护陵,反而监守自盗,串通盗墓者挖掘,倒卖文物,在孙殿英大规模盗墓之前,已经有很多珍贵文物流失。

  孙殿英的势力并不强大,还多次被人收编,他没有“摸金校尉”这样的专业盗墓部队,选择最容易盗掘的皇陵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报仇雪恨

  孙殿英宣称,“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

  他口中被杀了三代的祖宗,就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满人起兵时不过2万,人口不过数十万,却完成年人类历史最大的战争奇迹--征服了中原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帝国。在这一征服期间,孙承宗率领家乡民众守卫城池,抵抗清兵,城破后被清军生擒,最终自缢而亡。

  不仅仅如此,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和八个侄孙全部战死。

  孙殿英对清朝的仇恨,反映在了他对待慈禧、乾隆两人的尸身上。慈禧颈部被切开,而乾隆的尸骨则被抛出棺外,砸碎了头骨和下颚。

  而对于想趁乱摸鱼,试图盗掘明一十三陵的下属士兵,孙殿英却将其就地抢决。

  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孙殿英未必真是孙承宗的后代,但是他对清王朝的仇恨却是毋庸置疑的。

  三、时间紧迫

  清朝灭亡后,民国zf采取了优待清室的举措,再加上历史文化的影响,盗墓被中国人认为是最为“缺德”的事情之一,孙殿英试图盗掘时,首先借口军事演习,驱逐了守陵人员,并进行戒严。

  这些举措显然是无法封锁消息的传递的,事实上,盗墓开始后不久,当地官员就听到风声,派遣人员探查。盗墓期间,士兵私藏了很多珍宝,有的流传到了北京的珍宝坊和古玩市场交易,并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至于孙殿英自己派人秘密前往销赃时,被人守株待兔,一举拿获。

  于是,盗墓行动刚开始不久就闹得沸沸扬扬,孙殿英就连清东陵也未盗完,更别说去盗其他更加难寻、难盗的历代古墓了。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