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老师撩起裙子跨坐 挺进熟睡的黄老师

来源:作者:时间:2019-09-02 08:56:26点击:

老师撩起裙子跨坐 挺进熟睡的黄老师

  王老师不大的屋子里挤满了人,有村里的长辈,有王老师的亲属,也有几个和我一样专程赶回来的同学,大家聚在一起,聊着王老师生前的事情,都说她是个苦命人。下葬的日子定在明天,我嫌屋子里太挤,便去到院子里。印象中去到她家,总是见到成群的鸡鸭鱼鹅,现在院子里只剩下丝瓜黄瓜这些好种好活的菜,那个早已锈迹斑斑的葡萄架还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老师家帮老师搭的,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修修补补的竟然还能用。现在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紫嫩的葡萄在阳光下格外晶莹。看着生机勃勃的小院子,我有些感慨,如果老师还在,这个时候正在院子里摘葡萄呢吧!

  我一直想不通王老师自杀的原因,在丈夫了无音信、村里又谣言四起的艰难时刻,王老师尚能坚持着生活下去,为何在安享晚年的时候做出了这种选择?她是当年村里少有的初中文化的才女,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羡慕她作为老师退休后的那笔退休金,虽然家里亲戚一直惦记她的退休金,三番五次过来为难王老师,但日子也不到那种难以为继的程度,王老师可以平平稳稳的度过自己的后半生,她有何苦以这种方式匆匆离开呢?

  一位老同学悄悄把我叫到身旁,告诉我一个让我尤为震惊的消息:王老师在离世前一个星期竟然收到了他丈夫的消息!就在一个星期前,一位白发苍苍的打扮与众不同的老人在村口打听吴成仁的住处,顺着指引他去到了王老师的家里。他说自己是台湾人,曾和吴成仁一起作为炮兵在越南战争的前线共同作战。战事紧急,在一次正面冲突中,吴成仁没来得及跑开,被炮弹爆炸的零散弹片击中,永远的留在了战场上。那个台湾人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亲眼目睹了吴成仁的壮烈牺牲,

  但是由于当时知道吴成仁存在的人大都牺牲,台湾人也因为在战场上受伤,直接被战友带回台湾休养。台湾人一直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吴成仁的家属,可是由于海峡两岸的种种限制,不得不作罢。直到87年两岸通行,台湾人开始四处托人打听,凭着模糊的记忆,他终于打听到吴成仁所在的村子,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他亲自拖着年迈的身体,不远千山万水,带来了这迟到了30年的消息。

  台湾人说,他和吴成仁相识于战场,虽然认识的时间短,但却不影响他们成为好友。吴成仁聪明豁达,除了聊战场局势聊政治形势,他们的话题最多的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吴成仁曾对台湾人说过,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战死了,希望王老师能为自己多考虑,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王老师,结婚半年多,就扔下王老师一个人在家。吴成仁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预言了自己战死沙场的不幸事实,他更没想到的是,王老师竟如此执拗,说等就这么苦苦等了他一辈子。

  台湾人声泪俱下的和王老师聊了一下午,王老师低着头不言语,再抬头时,早已是泪流满面,她低声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我丈夫不是逃兵,也没有攀高枝,他是战死沙场的烈士。“台湾人擦着眼泪不住点头。遗憾地是,当旁人问起,吴成仁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时,台湾人满脸愧色摇了摇头,事发突然,当时他自己也受了伤,所以并没有顾得上去收拾吴成仁的遗物,吴成仁留下的,唯一能让人有念想的也就是那些王老师珍藏了几十年的信件了。台湾人说,吴成仁那个时候,倒是唱会念那几句诗,每次念完,都沉默良久,别人问是什么诗,台湾人缓缓回答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听老同学讲到这里,我的心骤然疼了一下,我终于明白王老师这么多年在嘴里念念叨叨的是什么,之前因为王老师声音太低,语调太含糊,我也没认真听过,现在回想起来,王老师念叨的不就是这首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吗!

  王老师下葬那天,我把她丈夫的信件一同放进了木棺里,她等了一辈子的人,没想到真等到了这消息,却成了她的催命符。村里人都不能理解,为何那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偏偏等到了消息之后却要自杀,人们都说,王老师这一辈子,真是又苦又疯又傻。苦我可以理解,但一个疯子傻子怎么会去选择自杀呢,也许,疯与不疯,傻或不傻,只是王老师一念之间的选择罢了。

  又是一年夏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王老师坟前看她,没想到时间这么快,就连王老师都已经离去十多年了。因为她,每次备课讲道《夜雨寄北》的时候,我都格外触动。我记忆里那个神采飞扬,年轻美丽的王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讲课的事情,好像发生在昨天。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