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为何资本不遗余力的去探索人工智能?

来源:作者:时间:2018-02-02 23:30:14点击: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束。这句话用在现如今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一样适用,在谷歌携AlphaGo击败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后来约战围棋界第一人柯洁再次取胜,此后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搞研发,百度、腾讯、阿里、华为、小米等巨头企业不是抱团共享新技术,就是到处挖人填充自己的AI团队,更别提现在的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专才已成为稀缺品,不少人刚从学校毕业就被高薪挖走,十分吃香。

        然而,就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慢慢走上正轨的时候,霍金却多次预言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毁灭,并且给出的时间节点是2300年。人们对人工智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到底人工智能是会带来新的变革,还是会带来毁灭?业界并无定论,当然没有到那一刻一直都不会有答案。

        

 

        有许多描述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幻类小说,其中不乏脑洞大开者,在他们看来当人工智能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虚拟现实、虚拟爱人、虚拟的生活都会在人工智能的引导下慢慢浸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现在苦苦探索的机器学习与更新能力终究会被实现,而一旦程序被赋予了学习能力,那么它是否会达到发明者都不可控的地步?

        人工智能的底层运作基础

        无论是AlphaGo,还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其中都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点,那就是在程序都写入了自主学习的功能,通过把现有的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集成到程序中,它可以自主进行运算。其运算过程是:当我们发出一个指令之后,人工智能先来解析这个指令到底是什么,然后根据预设好的程序来判断该请求如何去实现这个指令操作。

        现在的智能音箱就是最简化的人工智能,我们通过语音来操控其进行网络搜索、机器操控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设计的。例如开灯这个动作,工程师将预设好的一系列动作指令提前封装在程序中,当用户通过语音发出“开灯”的请求时,人工智能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再通过工具将该文字指令转化为系统可识别的字符串。中枢系统对这个字符串进行识别,再通过预设的信息通道把开灯的指令下达到传感器,由传感器去控制开灯。

        从成熟的智能家居产品来看,类似于窗帘升降、室内空气温湿度调节、开关灯等动作都可以很好的去执行,另外对于空调、热水器、燃气灶、扫地机器人等都可以通过传感器加智能操作的方式来智能操控,只是现在的识别率比较低。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依然还是处于最初级的水平,但越来越成熟的人工智能正在变为现实。

        人类与人工智能能共存吗?

        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和人共存的问题,以及二者之间如何相处等等。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各种工具都是为人类的生存所服务的,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但人类本就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如果和人工智能相处久了也会有感情,这样一来人类还能把人工智能只是当做一个工具吗?

        这就引出了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如果人类和人工智能建立情感该怎么办?难道和神话剧里描述的情景一样?他们为了预防和凡人产生情感,一开始就禁绝一切神仙与人类接触,或者把凡人想象成带有病毒的生物,而对于人工智能,人类能做到法律禁止的“禁绝一切”吗?这是不现实的。

        对比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形成上,设计者把人们的行事逻辑以程序编码的方式刻印在人工智能的中央处理器上,面对不同的行为它的运作逻辑也是从人类的基础角度出发,是映照着人类几千年发展的轨迹来的。那么,通过智能化的深度学习,机器能在思维角度上达到人类几成的水准呢?如果要去分析大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人类则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计算,通过有限的时间和脑力来做无限的事情也是没有意义的。而要说思维方式和逻辑、情感的改变,人类则更具有不可预知性和可挖掘的潜力。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