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徐玉玉案判决结果怎样 徐玉玉事件的反思

来源:作者:时间:2017-06-15 16:34:32点击:

  朋友逛超市手机被偷,找到所属地派出所报案。得到答复,超市监控无法调取,人抓不到。

  以上三次,是以前去报案的经历。现在随着社会进步,也许办事效率有提高。但是从自己的经历来分析一下徐玉玉事件中遗漏的思考。

  徐玉玉并不是自杀,而是猝死。自杀是主观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猝死是外力或者内因导致强烈刺激而逝去生命。

  在这整件事情中,我并不像某些激进分子认为所有的责任都在警察,认为是警察的不重视和不作为才导致了悲剧最终的发生。

  当然,我不否认,这个将所有希望寄托于警察的女孩,在得知自己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之后,导致最后的心理防线崩溃。这其中,的确有警察的责任。也许,警察稍微地安慰一下她,哪怕只是骗骗她,钱可以追回。可能熬过了这一阵的一家人,又能最终活过来。

  可是,警察没有,因为警察知道这种案子破获的渺茫。尤其是即便破获了,钱也不一定能追的回。

  我看过《余罪》的小说,看到里面的每一个警察都是那么地满怀警察热血、渴望成为人间正义的守护者,可是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面对无能为力的体制、面对痛苦的受害者,他们是那样的无奈。

  哪一个警察在宣读人民警察誓词的时候,不是满怀**热血,誓要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可是,在面对徐玉玉,以及无数个像徐玉玉一样被骗的人,警察怎么可能破获所有的案子?有的时候迫于舆论、迫于压力,警方才会拿出这样的高效,迅速地了结了徐玉玉的案子。

  这难道不是警察的悲哀吗?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缺失

  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囚徒,但是应试教育又是他们的希望。为了不认同辍学打工或者早早出嫁的生活,远离家乡拥抱应试教育的摇篮。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可是环境的极大转变,适应力的滞后,自尊与自卑的反复较量等等等。都使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在读书学**。安全感的缺失和危机感的作祟,局限了心理心态的正常发展。

  如果不能有一个良好并且强大的心态去看待,那么应试教育最终也有可能将他们变为折翼的天使。

  国家的教育扶贫还是援助扶贫工作做的是越来越好,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但是,对于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教育比较薄弱。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关爱。少一份压力,多一份动力。让他们作为展翅高飞的雄鹰,驰骋在浩瀚无垠的天空。而不是折翼的天使,如流星般划破天际,坠入深不见底的**。这些确实是需要我们啦同去反思的。

  三对于骗子的反思与防范导致的反噬

  纵观所有由徐玉玉事件导致的连续报道,更多的舆论导向在如何防范骗子。如何多一个心眼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这些不否认都是对的。但是,诈骗的根本也许并不是我们寻常百姓多留个心眼就可以解决的。所谓:“死灰复燃,烧不尽,吹又生”用来形容诈骗行业也许更为准确。这次人们终于意识到,诈骗行业开始和“稳准狠”挂钩。对诈骗目标信息的准确性,心理的针对性,作案的心狠程度。都让人们猝不及防。

  犹如狼来了的故事,当大家都身处迷雾之中的时候,便失去了分辨善恶对错的双眼。就像之前更多的老人倒地没人扶,不是没人想扶,而是没人敢扶。因为骗子太多,没人能分辨。也许真的生病的老人就没人管了。

  遇见乞讨的人没人敢给钱,因为乞讨骗钱集团的横行。也许真的需要乞讨救助的人就没人管了。

  拐卖孩子的人贩子大庭广众只要喊目标是自己的孩子就没人敢插手,因为不能分辨真伪。也许需要帮助的孩子从此就命运改变了。

  诸如此类的事件越来越多,其实更多的不是人性本恶。而是防范伤害害怕伤害所导致的人性反噬。

  如果不能从大环境大方向针对根本去解决,那么这种人性反噬必然带来的后果就是傻子比骗子增长的速度还快,直到有一天“傻子太多,骗子明显不够用”。

  说真的以上三个方面,我认为值得反思。对于徐玉玉事件深感惋惜,本来可以是一个栋梁之才,但是缺过早的逝去。希望,可以从这个事件带给人们足够的反思,让这个社会再也不要有徐玉玉这样的悲剧人物。

  愿天堂没有骗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