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碰上了最后一批工人退休顶替政策,为了让一直在宣威老家务农的姐姐能顶替他的工作,不得不放弃干部身份转为有害工种的工人身份,在48岁那年提前退休。曲靖地改市,三线兵工系统陆续迁入市内。退休后的公公便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打工生涯。二十年的打工生涯中,当过营业员、守过工地、做过土地局的临时工、当过交警大队的协管员、最后在建设银行又守了很多年大门。
我嫁入缪家时公公已经在建设银行打了8年工,那时他的退休工资仅500多元,在建设银行每天要上足12小时的班,工资仅400元,对于曲靖这样一座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城市来说,像我公公这样的人已经算得上是生活在最低层的百姓了,和建设银行这种富得流油,钱多得都有点烧身子的单位来说,简直是天上人间,比都没法比。但一直让我充满敬意、赞叹不已的是我公公那种豁达乐观、且良好到了极点的心态。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乐呵呵地上班,乐呵呵地下班,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论艳阳高照还是大雪纷飞。公公平时会修点电器,对人真诚,为人厚道,乐于助人,银行的人没有不喜欢他的,老行长一家和他很是投缘,老行长家三天两头换家俱,好好的彩电冰箱稍稍有点过时就马上扯出来丢掉,公公喜滋滋地搬回家里,把本来就不大的家塞得更加拥挤不堪。
48岁退休时公公的退休工资仅是80元,如今二十七八年过去了,也不过增加到两千元左右,每次加工资,老人家就高兴得什么似的,美滋滋地说:“真不错!一年比一年多了,这样的日子倒是要多活几年才划得着啊!”每当这时,他那老愤青一样的儿子就在身边冷哼:“天下一场瓢泼大雨,分到一滴小雨珠,把你高兴成这样!年年增,你还不是年年垫底!”公公微微地笑着,不以为意。
我喜欢公公这样的老人,欣赏这样的性格及这样的人生态度。人活一世,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奋斗一辈子,对于心灵来说,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这世界上,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着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老公公一晚上要小丽七次 公公慢点太大了好涨顶死
前年,在我们的极力劝说下,公公终于正真地退了下来,退下来后的公公并没有闲着,一有时间便和婆婆一起伺弄家门口那块空地,松土、播种、浇水、施肥,乐此不疲。包谷、豆夹、西红柿、青辣椒、青菜白菜、大葱大蒜、黄瓜、南瓜、洋瓜……把一片菜地伺候得绿油油鲜嫩嫩,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所以我们家一年到头都有不洒农药的新鲜蔬菜上桌,吃不完的瓜果蔬菜不但供应哥哥姐姐两家,剩余的婆婆还背到菜市去卖。
隔三岔五,公公就带领婆婆去廖廓山背山泉,先坐公交车到廖廓山山脚,再爬山到半山腰,排两个小时的长队,接满水后再下山坐公交车回家,每次又是背又是提的,公公的不下六十斤,而婆婆的也不少于四十斤,让他们少背点,意思意思就行了,就当是煅炼身体,他们说好不容易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多背点,没事的,这点重量他们还背得动。
有时间他们会到公园里去走走,或到离市不远的沾益的菜市逛逛,买条鱼、买只鸡,或买点他们喜欢的水果回来。
每当我望着他们相伴着走出家门,一路上相依相随,慢慢悠悠向街上走去,平静的心便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恋着你弓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餐风宿露受尽了千般苦”,无论是青梅竹马,还是半路夫妻,生活远不及戏文浪漫。多少磕磕碰碰,路狭草深,虽已不再美丽,不再强健,却彼此相惜,执手偕老,走在无限的春光里,忘却老之将至。
有时夜色里归来,看见有年轻男女当街亲热,竟也能视若无睹,但每当看到一对老人牵着手,提着一把青菜一条鱼从菜市场走出,一种莫名的感动便会从心中慢慢升起,忍不住放下匆匆的脚步,望着他们从身边慢慢走过。相拥的那一对也许今晚就会分手,但一蔬一饭,一钵一碟里却有其天长地久、朝朝暮暮的恩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