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袁绍怎么被灭的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惨败呢

来源:作者:时间:2020-07-04 09:45:19点击:

   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就是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奇袭乌巢,而在此之前,曹操方虽然累计小胜,不至于局面崩盘,但是整个战局一直是袁绍方占优。

  笔者就从分析奇袭乌巢前后事,对比曹操、袁绍的决策与执行来给出袁绍失败的问题所在。

  整场战役,袁绍的兵力不但高于曹操,后勤补给也多,曹操在十月这个节骨眼上,还出现了粮食问题。许攸在投奔曹操当晚,他也直击曹操心虚的要害:“你还剩多少粮了?老实告诉我!”

  在曹操和许攸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之后,曹操决定采用许攸的计谋:奇袭乌巢。随后,曹操也问计于幕僚,幕僚中只有荀攸、贾诩极力赞成,曹操果断拍板。

  曹操带领精兵强将五千人,伪装成袁绍军,向乌巢进军,军营则交给曹洪和荀攸两人主持防守。

  乌巢的守军有一万多人,是曹操军的一倍,守将是淳于琼,和曹操是旧识、老同事。就在曹操打响攻占乌巢的战斗之后,袁绍也得到了情报,当时张郃提议集中优势兵力去救援乌巢,可是袁绍不听,采纳了郭图提出的折中方案:集中优势兵力,让张郃、高览率军去攻打曹操的军营,派一部分轻骑去救援乌巢。

  结果,曹操率领的五千精锐,连夜作战,不但攻克了乌巢,还击败了袁绍的轻骑援军(虽然不多)。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袁绍两位主帅的领导风格。

  曹操为了翻盘,亲身犯险,率五千精兵深入敌后作战,就是为了保证这股军队的执行力,反观袁绍,他就派高览、张郃去打曹操军营,派轻骑去救援乌巢,自己稳坐中军帐,等消息。

  结果,高览、张郃本来就士气不足,对袁绍又颇有怨言,在攻不下曹操军营的情况下,干脆投降了。

  在我看来,郭图的建议其实并不是败笔,还是有搞头的(袁绍军本来就占优,两线作战不成问题),只不过袁绍领导无方,导致失败。

  第一,袁绍没有敏锐判断出,曹操亲自偷袭乌巢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曹操能够身先士卒,孤注一掷,反观袁绍却不能出现在某一路战线上鼓舞士气。

  第二,袁绍在明知张郃对攻克曹操军营不抱有希望和信心时,仍然派他出战,显然是增加了他的怨念。

  如果袁绍稍微灵活一点,让张郃带队轻骑参与救援乌巢,自己率军猛攻曹操军营,我觉得,这才是发挥最大效能的方法。

  从这一点上看,袁绍是不如曹操的。曹操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亲力亲为,鼓舞士气,譬如多年后,曹操击败袁氏兄弟后,仍然亲自发动远征至柳城,一举将袁氏势力彻底清除出北方。

  在官渡之战之前,郭嘉评价曹操和袁绍的种种不同时,就认为曹操“十胜”于袁绍,不过这其中多少会有吹嘘拍马的成分。我们至少,从乌巢之战这个关键一战来看,曹操的表现远胜于袁绍,袁绍失败也是必然之事了!

  其实袁绍的谋士沮授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可谓是万全之策,但是如此稳妥的建议,却遭到袁绍的另两个谋士郭图、审配的反对。

  他们说:“以明公(袁绍)之神武,引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易如覆手,何必乃尔!”沮授辩解说:“夫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阔孙瓒坐而受攻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

  沮授的辩解更引起郭图、审配的强烈不满,他俩反对说:“武王伐纣,不为不义,况兵加曹操,而云无名?且公以今日之强,将士思奋,不及时以定大业,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越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沮授的官称)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袁绍不听沮授之良言,而接受了郭图、审配的冒进意见。郭、审二人更以沮授“御众于外,不宜知内”为理由,唆使袁绍罢免沮授的监军职务,郭图、审配更加得势。沮授虽然因劝阻袁绍出兵击曹而受到打击,但骑都尉崔琰亦向袁绍提出休兵的建议。(但袁绍还是不听,还能不败?)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