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楚庄王很晚才从前朝回到后宫,樊姬出来迎接,关切地问道:“今天下朝怎么这么晚?一定又累又饿吧?”
庄王开心地说:“我今儿才知道,和贤人在一起,既不会觉得累也不会觉得饿”。
樊姬很好奇:“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
庄王答说:“虞丘子”。
樊姬掩面而笑,说:“我认为认为虞丘子是一个贤臣,而不是一个忠臣。
我伺候大王11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宫内比我贤良的有2个人,跟我差不多的有7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宠爱吗?
但我知道,我不能因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
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令尹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或者斥退不贤的人。
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道路。
知道贤人而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哪些是贤人,这是不智。”
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羞愧万分,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
在樊姬的支持下,孙叔敖很快接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最终协助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霸主。
由此可见,樊姬既有识人之术,又有用人之明。
“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史书上短短八个字,高度评价了樊姬的贡献。
在男权统治下,樊姬凭借自己的贤能和才智,最终赢得了楚庄王的宠爱和后世的无限尊重。

考古小贴士:樊姬墓,位于今湖北荆州城小北门外东北约4公里处,又名九里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