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对夏朝的记载资料虽然很丰富,但是在考古学方面一直没有多少突破,又因始终未能找到夏代的文字,所以学界一直质疑夏朝的历史是不是信史。尤其是西方学术界不认可夏朝,所以国外的世界史教材和相关的著作介绍中国历史的时候一般从商代开始写。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到了国外翻开外文版的中国史著作会感到震惊,怎么中国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写的?
(手持耒耜的大禹治水图)
自1959年开始,中国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领考古队开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带的“夏墟”的展开调查,但未能发现夏代的遗迹,只有河南二里头文化可以被认作是夏代的遗址,可是也没有发现同时期的文字用来佐证,因而很多学者对二里头文化是不是夏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早商文化,也就是说是商代早期的遗存,而不是夏代的遗存。
(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图)
中国考古学家同时还在河南、山东等地寻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但是找到的都是一些刻画符号,而没有发现成系统的文字。
如此一来,国际上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中华文明是西来的,这就是“中国文化西来说”,但是中国文化西来说同样也得不到考古学的支持。
中华文明既然不是外来的,但是中华大地又找不到比商代更早的文化遗存(文明时代的文化遗存),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产生了诸多谜团。
(二里头文化的刻画符号,但还不能确定为是文字)
中国学者一直坚信夏朝是信史,很多人认为以前之所以没有找到“夏墟”是因为找错地方了,寻找的范围不应该局限在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地,应该去南边的长江流域寻找,有的学者甚至指出夏朝的遗存应该在云梦泽一带,夏朝很有可能是一个南方的王朝,夏人的活动范围在今天的湖北、安徽等地,中心区域在云梦泽,这就与大禹治水的传说很吻合,大禹治水主要是治今天长江流域的洪水,大禹治水的很多故事传说都与长江有关,因此夏人的活动范围很有可能在长江流域,而不是在黄河流域。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在中原地区实行世袭制的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奴隶制世袭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制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