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本名王诩的人,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在智谋方面的才能非同一般,但也被称为是“最被低估的圣人”。近日,一本名为《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亮相,揭秘了鬼谷子布局天下的神奇故事。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该书的作者寒川子。
孙膑大智若愚,是理想人格
寒川子说:“至今,我们都在沿用的一些词语:揣摩、权衡、决断、纵横、捭阖、权谋……这些都是起源于鬼谷子的学说”。
在书中,他的形象就是老鬼老鬼的一个人,精得不得了,谁也算计不过他。战国时期,他隐居在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鹤壁市),本名王诩。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这几个人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先是庞涓下山,大施拳脚,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师,打得魏国灰头土脸;接着苏秦身佩六国相印,说服诸国合力,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最后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让苏秦功亏一篑,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寒川子说:“苏秦像老牛,张仪像野马。孙膑有点像唐僧,大智若愚,是理想人格。庞涓反之,大愚若智,处处争聪明,是现实人格。孙膑从来没把庞涓当对手,但庞涓处处把孙膑当成障碍,当成对手。”
鬼谷子真的存在过吗?寒川子说:“关于鬼谷子的传奇是很多的,鬼谷子十三篇书是存在的,也有一种说法和考证说是苏秦假托他的名义写的。”。
智慧可修炼
有网友评价该书涵盖儡理驾驭、商业谈判、说话技巧、职场策略、为人处世、内心修炼……处处充满机智。然而,鬼谷子为什么不如孔子、孟子一样被后世熟知呢?寒川子介绍,“鬼谷子的学说后世逐渐演变成厚黑学、谋略学,大家表面上排斥鬼谷子,摒弃其学说,暗中却又参悟、奉行,后来发展为风靡官场、商场、职场等领域的厚黑学,大家都‘只做不说’。”
但他也认为将鬼谷子列为厚黑学,是没有真正读懂鬼谷子。“鬼谷子的学问,主要体现在《鬼谷子》一书中,共十三篇,最后两篇流失。统领全文的是第一篇,捭阖。捭阖,在古人眼里,就是道,道是一种大善,道的具体展现,可称之为术。而术里就包括了所有的谋,比如,阴谋,并不是个贬义词。阴谋的本义,并不是我们今天的理解。‘圣人谋于阴,成于阳’,可见,阴谋非同凡响,是‘圣人’之谋。大家都觉得诸葛亮神,是因为大家并不知道他‘谋于阴’的过程,不知道他在暗中都做什么工作,只看到他的‘成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