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灵异奇闻 > 正文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恐龙有哪些种类图片

来源:作者:时间:2018-10-11 10:22:06点击:

   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十分稳定,到处是大片的森林,爬行动物繁殖迅速,种类日益增多。其中,恐龙作为爬行动物的代表,成为整个中生代的一代霸主。

  但是,在距今6500万~7000万年前,中生代末期,不可一世的一代霸主恐龙到了穷途末路,遭到了灭顶之灾。在很短的时间里,整个恐龙家族全部销声匿迹,成为地球史上一次最大的悲惨事件。出人意料的是,在中生代不引人注目的最原始的哺乳类、原始鸟类和蛇、龟等与恐龙不可“同日而语”的小型爬行动物,却躲过了那场史无前例的生物大浩劫,顽强地生存下来,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

  那么,为什么曾经称霸地球长达1.5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呢?多少年来,世界各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从各个角度对这个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提出了众多各不相同的假说。

  最早的一种说法是:地球气候的大变化。

  以美国的卡特·福赛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中生代中期以后,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地球上不再是常年如夏,而变得四季分明。许多植物在秋冬两季枯死,致使食植物类的恐龙死去,并影响了食肉恐龙的生存。

  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约翰·史密斯却认为是因为气温降低,而爬行动物一般需要阳光热能来孵化卵,所以恐龙丧失了起码的繁殖能力,从而灭绝。那么,为何其他的爬行动物经受住了低温的考验而顺利地繁殖了后代呢?

  1988年,美国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坤学院的奥基夫和阿伦斯认为,一颗彗星或陨星袭击了地球表面的石炭纪岩石,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20倍,从而使地球上气温平均升高大约20℃。由于气温增高,二氧化碳更不易溶解于水,这使恐龙同样丧失繁殖能力。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小行星与地球碰撞而导致恐龙灭绝。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尔瓦兹教授认为,6500万年以前,一颗直径为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里的速度与地球相撞,大量的沙土尘埃覆盖了整个地球,使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大为减弱,在很长一段时期的天昏地暗中,大多数植物不能生存,素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先后失去食物来源而绝迹。

  也有人认为,恐龙在碰撞后并未突然全部死亡,至少又生存了75万年。因为一半以上的植物是在行星碰撞后300万年中逐渐死亡的,所以有一半恐龙可以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他们认为是因为海底变化使地球平面下降了300米,亚洲和北美洲连接起来,大量的其他类动物迁移到了恐龙的栖息处,食物供应更加困难,于是恐龙在饥饿中慢慢死去。

  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一颗新星爆炸给恐龙带来了横祸。

  前苏联科学家西科罗夫斯基认为,7000万年前,太阳系近旁约32光年处发生了一次稀有的大爆炸,它产生的大量放射线使地球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身躯庞大但柔弱乏力的恐龙几乎丧失了最基本的自我防护能力,在放射线的无情侵蚀中,可怜的巨兽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肌体一天天地坏死下去,幼小的恐龙更抗不住放射线,只有死路一条。那些体形小的爬行动物如龟、蛇以及原始哺乳类动物却可以隐于地下或洞泶中躲避灾害,从而幸存下来。

  还有一种重要的说法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

  恐龙在地球上出现不久,哺乳动物也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中诞生了。这种新兴的动物群有着恐龙所不具备的众多优点,在竞争中无可辩驳地占据了优势。

  哺乳动物有能够保温和隔热的毛皮和脂肪层,有蒸发体内多余水分的汗腺;脑子大,且大脑皮层发达;进食器官已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并且它的繁殖能力也是恐龙望尘莫及的。再来看看恐龙,身躯过于庞大,而脑子小得可怜,神经活动与哺乳动物不能相提并论,牙齿尚不如现代马的牙齿发达有力,繁殖也属卵生繁殖,成活率低。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哺乳动物进化越来越高级,数量也越来越多。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注定要失败的恐龙不得不可悲的退出生命舞台。

 1/13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