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明星娱乐 > 正文

谁保住了赵本山 赵本山没落的政治原因

来源:作者:时间:2018-06-05 11:30:10点击:

   

  你瞅啥,说得就是你金三胖子!!!!

  赵本山这几年彻底从中国的荧幕上消失了,包括他出演的小品、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凡是有他的画面全部封杀起来。赵本山到底怎么了?如果他有罪就抓他,如果他无罪就给他自由,别让依法治国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

  对本山艺术的质疑是中国人走向文明的一个表征,是中国人对文化艺术的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赵本山只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某一种趣味的代表,某一种素质的代表,某一种习惯的代表。

  赵本山艺术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必然。

  赵本山艺术从走红中国,到被大多数人提出批评,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例证。赵本山的小品一定会在中国艺术文化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对其批评也会成为一个文化风景。笔者早在之前就对其小品艺术进行反思和批评。

  二是落井下石、见风使舵的文化掮客。

  还有一些文化人,与其说是文化人,不如说是无聊政客,他们的眼睛滴溜溜乱转,是典型的马屁精,墙头草,在夜总会的包房里总能见到他们在女人肚皮上肆意饮乱的场面。

  赵本山艺术从走红中国

  今天看到这个得势了,就一起涌上去,又是夸脸蛋长得好,又是夸衣服穿的得体,又是夸为人正派,明天见那个失势了,就说,我说他长得那模样就不像一个好人,你看看他的鼻子,他的眼睛,他的下巴,都不像一个好人,真恨不得上去踢一脚,揍一拳,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这类文化人心里装的是自己,是个人利益。

  三级座谈会没有赵本山的份

  他们一见三级座谈会没有赵本山的份,就认准这是一个失势的茬,随即一拥而上,张开大嘴啃他这个肥骨头,挖地三尺也要挖出一点什么料,一来可以藉此扩大自己的名声,二来可以也好迎合主流基调。

  三是起哄闹事、不甘寂寞的网络围观者。

  有一部分人,那里热闹去哪里,那里开心,去那里;那里有明星,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芙蓉姐姐的裙子边,凤姐的话筒下,小沈阳的眼神里,到处都有这些中国人的影子。谁走红了,他们就捧谁,谁背运了,他们就一股脑儿的骂谁。

  这些人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灵魂,就是一个玩玩闹闹的主儿。

  他们曾经是鲁迅笔下的华老栓、阿Q、小D,如今可能也戴了副眼睛,穿了一双登山鞋,开了一辆进口小汽车,也有文凭,也有学历,甚至也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只看谁的山头高,谁的名气大,谁的脸蛋漂亮,谁的腰包鼓,谁的服装时尚,谁更能折腾。

  赵本山红的时候,他们滥掌鼓得最厉害,他们呼叫的声音最强烈。

  赵本山如今走了下坡路,他们为了显示自己也有见解,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指着赵本山的鼻子说,我早就不喜欢这个糟老头儿!

  四是仇富、仇名、仇官的社会愤青。

  每扳倒一个名人,他们就会有一阵兴奋,一阵歇斯底里的狂呼,就像瘾君子,每过一段时间就渴望再来一次高*潮。

  赵本山的富、名、势,都是他们嫉妒的对象。如今,赵本山这样一个大佬级人物被抛弃了,这是多么令人刺激的一件事儿,是多么令人来劲儿,多么令人欢欣鼓舞。

  这些愤青的幸福是来自他人的不幸,是来自和落马大人物的对比,是来自对一切美好和曾经美好的事物的抹黑。

  他们会不惜代价寻找他人的不足、缺点和瑕疵。既然说他、骂他、羞辱他、侮辱他没有任何风险,甚至会得到某些人的赞许,甚至会被人视为有水平,何乐不为!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