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杂院,是个典型的“贫民窟”,30户人家挤在一起,没有一间不漏的屋,没有一块平坦的地,住的全是靠卖苦力挣钱的人们。不过,这里的人们,善良朴实,不像外面的人那样欺负冯家。
那时,冯家的日子过得很苦。冯巩的父亲工资停发了,被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全家八口人的花消,全靠冯巩母亲50多元的工资。就是这点钱,每月要给冯巩的父亲寄20元,要扣除房租15元,还要接济远在内蒙古和甘肃下乡的三个儿女,以及瘫痪的七叔。为省钱,冯巩到菜市捡过菜帮儿,到工厂的废土堆上捡过煤核儿。但是,冯巩却过得挺快活,因为这里少有歧视,有着可供冯巩充分发挥的自由和天地。
冯巩的文艺天才,在这个大杂院里得到了萌发、成长。在红色浪潮中,冯巩也开始学样板戏。他拜了一位琴师,不到三个月,便能用京胡像模像样地拉出几段曲子了。他偷着卖掉祖传的一个大铁炉,换来一把胡琴。这把胡琴,使他成为宣传队里不可缺少的人物。后来,马季、唐杰忠合说的相声《友谊颂》出台,这是“文革”开始后出现的第一个新相声,轰动了文艺界。校宣传队老师要排演这个节目,选演员时,挑来挑去选中了身材瘦长、口齿伶俐的冯巩。冯巩接受了这个任务,不想从此就开始走向相声艺术的大门。
马季、唐杰忠听说天津有两个学生能说他们的《友谊颂》,特从北京赶到天津,戴着大口罩,亲自看他们的表演。事后,马季非常高兴,不仅要收冯巩为徒,还要把冯巩带走。可惜冯巩难过政审关。冯巩会说相声的信息传出后,各部队文工团纷纷前来挖“宝”。但是,冯巩统统过不了那道政审关。
那个时候,只有参军才能改变历史的不公正待遇。机会来了,沈阳军区某基建工程兵宣传队派人找到冯巩,说:“只要你们愿意,什么都可以解决,一到部队就让你们穿上军装。”冯巩豁出去了,当时他任天津纺机钳工的厂领导坚决不答应,他和另一同事刘伟却悄悄上了火车,不顾一切地去了部队。
部队在辽宁北部,曾是蛮荒之地的调兵山。冯巩、刘伟作为文艺兵进部队,花名册上却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当了两年的“黑兵”,入伍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最后又不得不退回天津。而天津纺机厂里,一张大字报贴在墙上:冯巩、刘伟二人目无组织纪律,擅离职守,旷工达一年多,经研究决定予以自动离职处理。鉴于两人已一年多未参加团组织活动,作自动离团论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冯巩依靠自己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驱散了历史强加在身上的阴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成为一代笑星,把欢乐和笑声遍撒祖国。值得提出的是,现阶段冯巩不再演出传统的相声,而是改以相声剧的新形式将相声文化传承发扬着,而这也常常被各种媒体误认为是“小品”。但冯巩本人始终坚持这种艺术形式。
在建檔90周年献礼片《建檔伟业》中,冯巩第一次饰演自己的曾祖父冯国璋。
北京时间7月20日冯巩被抓走调查到底怎么回事?冯巩家庭背景被扒曾祖是总统!娱乐圈还有很多明星的家世背景惊人,冯巩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冯国璋,关之琳爷爷关麟征是黄埔军校继蒋介石后的第二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