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大三了,决定跨专业考研,但是不知道考哪个专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来源:本站作者:时间:2024-04-05 14:39:21点击:

我大三了 ,大学学的是应用物理学,我当初是调剂到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我不擅长,也不是很喜欢,所以大三考研的时候准备跨专业考研,但是我不知道跨哪个专业,我查了很多资料,他们给的建议是选择你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可是问题是,那么多专业,你没学过,你怎么知道自己擅长不擅长,喜欢不喜欢。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个专业擅长哪个专业,我要知道了,我不就早就确定了吗。很想知道你们都是怎么确定自己考研的专业的,谢谢。打扰了,可是我真的好迷茫。

本科双非一本,一战上岸985,过来人谈谈跨专业考研的看法!跨专业考研不是随大流的结果,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结果,但同时也是很多同学改变专业、改变命运的很好一次机会,不要错过!

跨专业考研最难的是确定专业,所以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要跨专业考研,最先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先确定专业,接着确定目标院校。

跨考考研千万不要随大流,也不要仅仅只盯着最热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等等。跨考考研的难度相对考本专业的研究生还要大一些,所以最终确定跨考一定是认真思考过后的结果,而不是随大流的结果。

这篇回答1.8万字,算上考研各科高分策略大约有6万字左右,陆陆续续写了2个月,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认真读完这一篇内容就够了!不要仅仅只是收藏,认真看完并跟着思考自己跨专业考研上岸的可能性和需要付出的努力,一战成硕!全文阅读需要10-12分钟,认真读完绝对对你整个考研过程很有帮助,认真读完!

如果我们确定要跨专业考研时,需要关注的信息有:1、跨考考研选择专业/学校的注意事项?2、跨考考研可能会面临的难题? 3、思考你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 4、跨考考研应该关注哪些考研信息? 5、跨考考研应该如何提升复习效率? 6、跨考考研应该如何释放备考压力?7、跨考考研各科应该如何取得高分?

跨专业考研尤其需要注意信息收集,这段时间认真看下各种高分经验贴,做好系统规划,多看别人是如何高效复习的,很多人问我 @鹿十七:学长,你当时为什么敢从一所双非学校去考985(东南大学)?其实并不是我脑子一发热就决定了,而是在我分析了东南大学是否歧视、最近10年的分数线、录取人数等数据,并结合我自己的复习时间、对自己学习效率的预估等基础上最终决定的。

我当时考研主打的就是一个按部就班、用心复习,那是因为考研最开始我就看了很多经验贴和免费的规划课,虽然早期的复习稍微有点迷茫,但通过读经验、看视频等方式知道大体上到什么阶段应该复习到什么程度,甚至很多时候我都有意识的稍微提早了点进度。

我考研时成功从双非学校一战上岸东南大学的经历,说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大家也可以尝试下~

所以你除了看知乎上的一些文章之外,也要有意识的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去看看一些考研规划课,尤其是各科的具体时间安排和高分技巧,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考考研前期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看考研经验和考研规划讲座,认真比对了很多考研细节性问题,所以后期复习时心中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就像作弊的人民币玩家一样~

很多人都把知乎当做是休闲娱乐的平台,殊不知知乎对考研同学而言就是天堂,因为官方也提供了很多免费的考研课程、资料、笔记和资讯,知乎的模式是建立一个考研微信群,然后把相同专业的研友拉到一个群里,定期分享考研资料~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干货部分的讲解~

考研是我们很好的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比如从双非考到985/211,再或者是从甲专业考到乙专业。所以,我们在确定专业或学校时需要找好我们自己兴趣和发展前景的平衡点。

如果说考研或跨考考研不综合考虑就业前景,那一定是骗人的,当然家里有矿的同学除外。

考和自己本专业相近的专业更有益于我们的备考,因为专业基础、学习框架等都是相似的。考研时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科,满分150分,可以和专业课摆在相同的位置的。

和本专业相比,跨考最大的劣势是专业课的复习。学科的复习绝不是独立的,考研专业课一般是基础课程,比如自动化、电气工程一般考的就是电路或自动化,但是专业课是最耗时间的,尤其是坤科的专业课。所以,跨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就近选择或者选择专业课相对理解不是那么多的专业。

比如你是自动化专业的女孩子,你的理想是进入国家电网,那么就近跨考电气工程是最佳选择,因为基础课程、高数等很多都是相同的。但是一个学会计专业的女孩子如果想要跨考电气工程,可能难度要大很多,因为很多学校的电气工程考的是数学一,专业课考的是电路/电机/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基础专业课的组合,这些专业课可能对学会计的同学就是天书。

所以,跨考考研专业的选择需要我们重点专业课到底要考什么内容。关于专业选择问题下面我会详细展开。

跨考考研的第二个缺点就是消息闭塞,尤其是学校报录比、复试比、专业课资料收集等方面。我们考研一般是考四门,分别是政治、数学(数一/数二/数三)、英语(英一/英二)和专业课,部分专业不考数学。

和考本专业的同学相比,跨考考研会导致信息闭塞,所以我们在确定好专业之后,一定要多去看上岸你要考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搞清楚备考中的各种细节性问题,这样我们在真正考研备考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跨考考研的第3个缺点是备考过程寂寞,孤独感更足。但这点无可厚非,考研本就是一条独行之路,我们可以有研友,可以有同行者,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我们每天默默刷题。考研虐我千百遍,我待考研如初恋。

考研本就孤独,跨考考研更是缆独中的孤独,身边一起考研的同学可能考的都是本专业,遇到不会的专业课问题还可以讨论下,而跨考相对就难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加很多考研交流群的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交流专业课问题。所以,跨考考研备考过程相对寂寞,但耐得住及寂寞是每个考研人的必修课,无需夸大,我们用尽可能充分的准备来换取尽可能高的上岸概率即可。

由于获取信息较难、专业课复习难度相对更大、消息闭塞等等外在原因,跨考考研相对更容易放弃,有时候因备考产生的自我怀疑、急躁想放弃、复习效果不佳、构架知识体系更难、看不到上岸的希望等会导致很多跨考人放弃。所以,跨考考研人更容易放弃,更难产生强大自信。

说到这里是不是说就一定不要跨考考研呢?并不是,我把困难说在前面是为了告诉每一个跨考考研人:跨考考研有难度,我希望你是在经过详细的调研、认真的思考后才进行的,而不是脑子一热、随大流就决定要跨考考研了。

上面这些都是我们跨专业考研需要特别注意的,我希望你能提前思考一下!

想要做成功一件事,具体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跨考考研之前,我希望你能认真的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一定要跨考考研?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这决定着我们后续在真正复习时会用多少力气来复习。

这个原因应该是很多跨考考研的同学最主要的原因了,比如因为高考发挥不理想或者高考不懂专业区别去了自己不喜欢或较坑的专业,比如生化环材等专业。再有就是可能是本专业就业形式相对不理想,比如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生物工程、工程造价、工商管理等专业(我个人了解的情况,身边有朋友跨考)。这类专业的小伙伴一般会选择相对就业难度较低、工资较高的一些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软件工程(这两年软件工程也开始卷了)等专业。

高考时我们很多人是不知道某个专业的就业形式和前景的,尤其是很多农村的娃,很多都是根据专业名字,大体上百度下就选了专业,根本没有太多的调研和咨询,而父母的要求也仅仅是有大学读就行。那么,考研就是非常好的换专业的时间节点,用1年甚至2年的时间来改变后续人生的轨迹,我觉得是值得的。所以,我很佩服有勇气跨考考研的同学,这需要大的勇气和大的坚持,所以有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私信,我都免费解答。

有些同学的本专业并不差,但是高考选专业时因为不懂或其他原因没有选到自己理想的专业,他们也会通过考研跨考到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专业,我佩服这些小伙伴的率真和敢想敢做。这种情况下其实考研上岸的概率可能还要大一些,因为目标更明确。

这种情况上述已经举例了,比如我一个朋友就是从天津大学的自动化跨考东南大学的电气工程,因为她的就业目标很明确,就是历家电网江苏某市局,国家电网在报名时专业限制很死,除了电气工程、通信专业外,其他专业基本上过不了审核的门槛(人资、会计、法律等也有一些名额,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东南大学电气工程进电网的概率大很多。

类似的公司或行业还有很多,具体的则需要参考你自己的专业了,隔行如隔山,这些具体的信息收集需要自己来或咨询学长学姐。

考研如何确定目标院校?考研如何选择学校?考研确定合适的考研目标?等等问题,是每一个考研人都绕不过去的坎,因为考研界一直都有一个传说:选择>努力,一个不合适的目标院校可能会让我们大半年的努力白费,这句话不假!

不根据自己的实力、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211、985不上,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这点你不用怀疑,原因很简单,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是有特定的招生人数的,按照每年的报录比来看,必定很多人要被淘汰。但是,你的分数可能考这个学校就是渣渣,但换个稍微差一点或差异性竞争的学校就不一定了。

考研如何确定目标院校?考研如何选择学校?考研确定合适的考研目标?等等问题,是每一个考研人都绕不过去的坎,因为考研界一直都有一个传说:选择>努力,一个不合适的目标院校可能会让我们大半年的努力白费,这句话不假!

不根据自己的实力、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211、985不上,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这点你不用怀疑,原因很简单,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是有特定的招生人数的,按照每年的报录比来看,必定很多人要被淘汰。但是,你的分数可能考这个学校就是渣渣,但换个稍微差一点或差异性竞争的学校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经过万般挣扎后,确定自己要考研,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考研专业和考研院校。因为对于考研,很多时候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其实对于择校问题,从个人情感上看无外乎:自己的名校情结+专业院校排名+地域+自身实力,还有就是是否歧视的问题,其他原因在我看来并不重要!(下面对这些要素我会展开说)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985不去,还是仅仅想更进一步,211也可以接受?甚至很多专业都有非985/211,但非常强势的专业,比如电气工程这个专业就有沈阳工业、东北电力、长沙理工、上海电力、南京工程学院、三峡大学等等双非电力强校,这些性价比就非常非常高,无论是考研还是高考选择。(下面我会举例)

为什么最开始我说,很多人选择学校时,完全就是根据报录比来看的,这个是极不科学的。我们在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报录比、复试比、招生人数;(2)是否存在歧视,包括歧视外校、双非和本校;(3)学校名气和层次、专业排名;(4)自身实力和备考时间;(5)地域;(6)复试分数线、单科线。考研确定学校时,这些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下面我们详细拆解,并给出找特定数据的方法!

下面部分内容首发知乎 @鹿十七:鹿十七:哪里可以快速查到考研院校近些年的报录比?

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用于一个学校某个专业的考试难度,报录比10:1肯定要比100:1要简单很多,但并不是只看报录比,我们也要看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录取了多少人,因为考一个录取名额有20人的学校要比录取人数仅有2个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些。

复试比=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用于衡量进入复试的难度,比如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要录取10个人,但是有12人进入到复试,那么复试比就是1.2:1,1.2:1已经算还不错的复试比了,因为复试要求必须差额录取。

我们在确定自己的学校时,是需要重点查看:报录比、录取人数和复试比的,权衡之下,初步确定自己的学校。

录取人数也很重要,有些学校的某个专业报录比、复试比都很科学且良心,但是他只招2个人,你觉得你上岸的概率和一个招50人的学校能一样吗?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在考研时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哪些人?

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我们的竞争对手其实数量并不多,因为我们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你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通告说的几百万。考研每年报考人数都是上百万级别的,但真正和我们形成竞争的,可能只有几百人。

而这特定的几百人,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可能占不到50%。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这剩余的50%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有选择、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下图是我截取的东南大学各个专业2020年的报录比的数据,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每个专业的报考人数。东大是建筑老八校,大家可以看到每个专业的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最多也就几百人。当然,只看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意义并不大,要看报录比、实际录取人数等多个指标,下面我会详细写,但至少说明,假设你要考东南大学建筑学,可能你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只有157人;假设你要考东南大学通信工程,可能你实际要硬钢的也就317人,但这几百人可能都复习的还OK。

所以,我们考研时真正需要面对的是这几百人的竞争,而不是新闻上说的几百万人。

所以,考研认真复习的人不少,考研划水的人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多,尤其是你考得学校很好的时候。但是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就不行。只要我们对自己的定为是准备,规划做好了,每天按照计划在稳步前进,踏实高效复习,就不需要怂。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真的是高手不多,这些所谓认真准备的人可能很多水平比你差得很多,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已经做得比很多人好很多了,至少你比他们先看到这篇经验贴,并且能认真看到这里,这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很多人很排斥上岸学长学姐上岸后建立的交流群,这点我要严重纠正,因为我就是考研交流群的受益者(PS:我没有交流群,所以不用怀疑我的动机!)。

我的情况特殊:(1)一本去考985;(2)本科学校和研究生学校不是一个城市,甚至不是一个省份;(3)基础还行,但是和大佬们刚,自认为不虚,但也没啥优势。

我当时备考的时候,恰好就加了一位刚上岸的学长建立的考研交流群,所幸的是这位学长责任心很强,群文件里整理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其中就有近十年的报录比。重点说明一下,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报录比的官方数据,如果你最后真得真得各种办法都用到了,但是还没找到报录比,就只能找学长学姐去问了。

可能,我说可能很多学长学姐建立交流群的初衷是卖点考研资料补贴家用,我个人真得觉得无可厚非,一两百的事情,现在的一两百块钱能做什么?我向来认为用爱发电的事情最不长久,我不怕你有所求,只要你能提供高价值的内容。

就像我写这篇回答,我希望的也是:看完后觉得有用的小伙伴,能花0.01s时间双击屏幕帮我点个赞,因为你的赞同是我持续更新干货最大的动力,创作者并不是纯靠用爱发电,这是我的正反馈,这和你在考研备考过程中设立的一个个小目标一样,建立正反馈才能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下去,而坚持是做成任何事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关于找学长学姐的问题:

1、你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看看,有没有成功考研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经验和卖考研资料的。

如果有,去加个好友,适当的咨询一下,如果有考研专业课资料贩卖,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后续有问题去咨询他,高效又准确,这点钱花的很有意义,不要心疼~(反正也是刚需)

2、其次,可以去诸如知乎之类的平台看看没有关于目标院校的一些讯息。有些上面会有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可以加来咨询一下。

3、如果学校离得近的话,也可以去对应院校看看,一般打印店会有期末考试资料卖,这种资料也具备参考性,得到这些资料对你的考研会有巨大的帮助哦!

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个负责人的学长学姐全程带着你,必要时刻给你专业课和心态上的指导,真的是非常难得可贵。

4、直接上QQ上搜:xxx学校xxx专业考研交流,很快你需要的群就出来了,进群后先看群文件,看看有没有报录比,没有的话咨询群主有没有对应的资料。

注意:一定要认真筛选判别学长学姐的真假,听说目前很多人盯着这块内容,很多群都是一些机构建立的,注意防骗。虽说一两百的事情,被骗了也很影响心情。

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最真实有效,也最快,但是可能存在数据不准确、数据误导等情况。所以做好是通过下面的官网查询的方式进行。

考研报录比一般多发布在对应网站录取查询、信息查询、历史数据、相关下载等栏目,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

举例: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查找路径:

百度搜索: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历史数据-报考录取统计。

然后是不是很多数据就一目了然了,自己去分析下自己要考的专业,每年录取多少人,其中推荐人数大致多少,剩下的就是考研录取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一下近10年的报录比,其实很多你之前不了解的问题和疑惑就很清楚了。

同时注意,很多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也可以在这里查到。

这里的数据是最准确的,没有任何水分和虚假,你想考的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考研难度基本上就清楚了。

知乎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我们直接在搜索框中搜索对应的关键词,比如:东南大学报录比,直接从已经上岸学长学姐分享的干货中找,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找不到我们自己专业的情况。

第二种方式直接找知乎教育咨询,你可能大概率不知道这种方式,因为知道的人真得很少,因为根本找不到入口在哪。知乎教育有个公益的「小白偷跑计划」,里面有免费的干货文字内容之外知乎教育根据不同的建立起的考研社群,可以让我们很容易获取我们需要的资料,甚至可以免费获取外面机构动辄几千块钱的一对一咨询。当然,肯定不可能覆盖掉全部学校,但也是有效路径之一。

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多人缺乏搜索能力和找资源的能力,直接去搜索引擎去搜索对应的关键词基本上就能找到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搜狗+微信:可以搜索到你想要的90%的资料。搜索引擎搜索结果搜索微信搜索结果

这个网站也有对应的数据,但是数据更新不及时,我看了下很多只到2018年,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官方网站直接看!

查不到考研报录比怎么办?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学校未公布对应的报录比,这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方式:

(1)咨询学长学姐,盲猜,可能数据不准确,但大体会有个概念;

(2)直接给招生办的老师打电话咨询,注意礼貌就行,能得到具体数据最好,找不到也没关系。

对于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的歧视问题,了解清楚目标院校是否会歧视外校、歧视双非、歧视二本等问题,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00人报名,报录比就是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的有点残酷,但这是事实)

甚至,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

如果你心里对某个学校一直念念不忘,那考研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你这个专业的考研信息情况,这可能是你一次实现心中所想的机会,比如我当时考东南。我高考是真的发挥不好,平时和我差不多成绩的人都去了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而我不是。

名气主要考虑学科排名、学校综合排名、区域名气、业内名气这4个方面即可。

怎么看学校和学科名气呢?最简单方式,官方认证最为致命: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区域名气、业内名气的话,主要是对特定专业而言的,比如看过《令人心动的offer》的童鞋都知道法律专业的五院四系,其中就有好些是业内名气很大的学校,但综合排名并不突出的院校;再比如我上面说的电气工程的电力院校,比如长沙理工、三峡大学、东北电力和上海电力,这些在保研时是享受同等211待遇的,甚至华北电力学校的牌子比很多985电气学院硬多了。这些就是业内名气。区域名气其实很好理解,比如东南大学由于低调务实的校风,虽然在长三角可以做到包邮,但是可能在重庆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所学校,因为福建东南卫视的原因,被大家戏称为“福建大三本”,当然,就业时的人资一般还是有基础认知的。

区域问题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想去的学校,比如我堂弟,想留在帝都,那么他考研重点关注的就是帝都的学校;比如我弟弟想去武汉,当时他保研时重点关注的就是武汉的高校;比如我当时想去长三角发展,我重点关注的就是江浙沪的高校。所以,想清楚你要去哪,再去重点考虑学校的问题。但其实很多时候,在校招时本地学校虽然占据就业人数优势,但去应聘的人也多,曲线救国未必不是好事!

自身的实力和备考时间这些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定的越高越好。比如知乎考研领域有个大V第一学历是专科,到最后逆袭985博士,再到最后985任职。他的逆袭过程也是经历了专升本、211硕、985博的梯度进行的,逐步提升。

我们自身的实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己的基础、自己的学校、本科获得的奖项和竞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自己专业的特质等等因素,比如很多专业暑假要求必须实习2个月,比如有的专业需要背8本厚书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根据自己所在学校专业进行自我定为的。比较简洁直接的方式就是请教自己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看下以往是怎么样安排的,结合自身的水平和备考,确定大体的学校水平。

对于备考时间的问题,我个人不建议把考研战线拉的特别特别长,我一般建议时间在7-9个月左右,前期多看经验贴,做好系统规划,这对我们成功上岸很重要。我自己就是7个月的备考时间,讲真,很累很疲惫,尤其是后期,因为每天的复习强度真的很大,我考的数学一、英语一,专业课也是考察深度很深的那种。

我这里单独把复试和单科线放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在找每年的复试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下最后以免给的复试线不一定具有参考性。如果有可能,重点找一下每年拟录取的名单和分数,对比看一下每年拟录取的最低分,这个更具参考价值,因为复试是差额的。

单科线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总分过线、单科不过分的每年都有,很多学校其实都有单科线的。对于有些偏科的小伙伴就需要重点补足你的单科线了,不需要他多惊艳,但至少不拉跨!比如我的英语一直都不是很强,所以考研我采取了最笨最累的方法,花的精力相对也多,最后结果还是很不错,至少保证我读研时看文献压力不大,写会议文章和SCI压力不是特别大,我可是手握3篇SCI的人,虽然我感觉自己并不热爱科研,哈哈~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我们考研一般还是会选择比自己所在学校专业稍微强一些的学校和专业,当然,考虑地域问题的话,可以稍微弱化这个原则。

每个人考研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你考研就是想回家或者对某个城市情有独钟,抑或是你的另一半就在某个城市,你想去找让你魂牵梦绕的那个TA,肯定就要选择特定学校专业了。区域名气其实可以很好的让我们错位竞争,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选择。

看到这里,其实你应该已经很明白择校的问题了,没有那么难,但是需要我们多花心思。做什么事情,想做好都需要花心思的,况我们选择学校乎?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描述说:“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我想,对于这种心流状态,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我们在打游戏、看电影,甚至在学习、考研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不知不觉间1小时就过去了。

所谓考研备考时的心流状态,是指我们大脑会长时间专注在考研复习这件事情(看书、看视频、做题等)而不觉得时间流逝,一抬头,1小时、2小时甚至好几个小时都过去了。这种考研复习状态你可能暂时还体会不到,但如果你认真复习的话,后面你会体会到的,尤其是在我们暑假这种全天无干扰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这种状态复习效率是最高的。

要说我们考研最大的外界干扰是什么?首先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镭掉手机。但是真正的关闭手机我想我们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将手机锁屏,比如下载不做手机控、番茄todo、forest等软件,强制自己锁屏,效果还挺好,这个时候要记住给最高权限,只保留短信、电话的白名单即可,或者干脆直接换成老人机得了。

这也是我在其他经验贴一直说的,不要在家复习的原因,要去考研教室、图书馆、自修室等场所,一个是因为外界干扰很少,没有过多杂的东西来干扰你的备考过程;二是因为去考研教室、图书馆等场所,我们一般只会背上我们需要的书籍和电脑,没有其他太多的东西对你形成干扰。

我们在复习时,书桌上只保留书、水、平板等备考必须的要素即可,其他的内容没必要放到目光所及之处。如果觉得周边的声音比较杂,可以戴上耳机,轻声放着白噪音,关于白噪音的选择,直接去搜索即可,很多有此功能的音乐或APP。

很多人不支持做考研计划,我个人是强烈反对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呀。我们不一定非得制定那种具体到每分钟的计划,我们可以在前一天的最后15分钟,简单列一下第二天的时间分配和复习的答题内容,总体上做个规划,非常有助于整体复习进度的安排和把控,这样才有的放矢,考研复习才更科学高效。

月计划主要是用于控制复习进度的,很有必要,总体总一个大体上的规划, 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月计划很有必要,主要内容就是大体上每科复习到什么程度就好!

很多人会说,做日计划又不可能完全按照日计划复习,毕竟复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情况,所以不如不做。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极度错误的,我们做日计划也是起到规划的作用,总体上安排复习进度,整体把控复习进度。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实事求是的做就好了。复盘、做计划都很有必要,直到现在,这两项工作,我每天都还在做。

如果我说学习会上瘾,可能很多人并不相信,直到现在我每天还保持着大量的输入,当你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并养成习惯时,后续其实只需要很小的力就可以推动着这个习惯走下去。

这里给所有考研的小伙伴提个醒,尤其是暑假留校备考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主动休息。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控制在40分钟左右就需要休息10分钟?这个是有依据的。考研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根据自身精神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结合番茄钟(25分钟学习+5分钟休息;4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让自己在学习的这段时间什么都不想,放空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在休息的5-10分钟进行处理就好。我个人支持的40分钟+10分钟这个时间段,因为考研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强度和难度还是有些大的。我们可以利用番茄TODO这个软件,在自己学习的这40分钟内强制锁屏,专注考研复习,中途不允许自己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然后在该休息的时间好好休息,调整状态,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高效的复习状态。

当我们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就在自己的计划本上打上一个圈圈,一上午4个圈圈,一下午3个圈圈,一晚上4个圈圈,11*40=440分钟,也就是7.2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这在考研前期已经算很不错的了。考研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强考研复习时间,比如我暑假的复习时间就是:8:00-12:00:复习4h 12:00-14:00:午饭+午休 14:00-17:00:复习3.5h 18:00-22:30:复习4h(含0.5h跑步锻炼时间)

总计:4+3.5+4=11.5h,也就是11.5*60=690分钟;

每50分钟一个学习周期(番茄钟:40+10),690分钟就是13.8个番茄钟,取整为13个番茄钟(出去中间必须的时间损耗),13*40=520min=8.6h。

这基本上就是我每天的有效复习时间,8.6个小时,看似每天复习了12小时,其实真正有效的复习时间也就8.5小时。但是,这8.5小时我的复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后面我会贴上我当时考研复习各个阶段的时间划分,供大家参考。

我会在休息的10分钟里选择去趟厕所,然后给自己洗把脸,准备下一回合的强度复习。学习要有意识感,尤其是这种带有目标性的心锚是非常有暗示意义的。

比如我们通过洗冷水脸这种方式建立和高效学习的链接,每次洗完脸之后都告诉自己:马上开启新的番茄钟,这40分钟只看数学内容,其他杂事和科目等后面再说。这样的暗示会让我们复习更高效、更专注。

可能大家在刚开始考研复习的时候,虽然可能也在利用番茄钟进行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专注,但脑海中还是会出现各种恶样的杂念或不相关的干扰信息。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就会很焦虑或烦躁,觉得自己无法静心,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

比如说在考研备考的过程中,听到谁每天几点起床、几点才睡觉;又听到谁复习到凌晨2点钟;过两天又听说有人复习了5个月了,最后觉得复习不下去,放弃了等等情况,心中会有所波动,愈发焦虑。

再或者考研前期,一看全书就感觉很多知识点好像都很模糊;感觉听懂了考研课程的内容,但一做题就抓耳挠腮;第一遍错了,第二遍还错,有可能还锉刀第3遍,觉得自己笨死了;等等,愈发焦虑。

这个时候正念自控就很重要了,所谓正念自控其实也算是冥想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正视自己脑海中或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去逃避它。当你选择正视它的时候,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就不会特别困难了。

比如我们前期复习时,脑海中总是有杂念,思绪飘飞这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一下这个思绪是什么?不要刻意去压制它?思考下为什么产生这个思绪?比如脑海中想着甲最近好像很喜欢乙了,然后思考甲喜欢乙关你什么事?既然影响不大,现在先不去想他了,先认真看书,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再去看看。再比如对面来了个漂亮的小女孩姐,脑海中忍不住在想:她有男朋友吗?有女朋友吗?先正视这个思绪,不要恶意控制掐死它,然后思考:有没有男朋友?有没有女朋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现在要准备考研,即便她没错男朋友、没有女朋友,但是我有呀?不管她了,先看书再说!这样就慢慢的会把各种思绪逐渐慢慢掐死,愈发专注,最后到达一种心平气和的境界。

心平气和、波澜不惊是一种很难达到的状态,我在考研时,一直在努力达到这种状态,因为我一直觉得:心平气和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一切有计划,只要我在复习,还在进步,我就不怕!

进入心流的状态和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前期可以先集中注意力25分钟,后续加长到40分钟,再后期可以加长到1小时。正视自己的进步需要一个过程这件事,这样才是更科学的,想要追求一步到位,往往求而不得,更容易出问题。

为什么我整个考研的备考过程中一直都保持着午休的习惯,而且是回寝室休息,因为我一直觉得休息好是保证学习效率最大的保障。而且每周我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一般是每周日的下午6小时)

虽然我们都希望我们考研备考时的时间越多越好,但其实考研过程最重要的是效率,不是时间总长度,不要等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了再去休息,自己主动去休息,这样可以复习的时间更长。

主动休息主要包括5方面:

(1)每隔1小时,主动休息10-15分钟(或者40-10分钟的番茄钟组合),出去走走,对腰椎、颈椎都好,毕竟一直坐着、低着头;

(2)每天中午休息30-45分钟,小憩一下,这个动作可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的高效率(吃完晚饭也可以趴着休息15分钟,因为饭后体内糖分增多,会犯困);

(3)不同学科之间要穿插复习,可以换换脑子,效率高很多;

(4)晚上的睡眠一定要保证数量和质量,比如晚上10:30之前一定要结束复习,晚上至少睡7小时来保证身体的舒适度,考熬夜复习是不长久的;

(5)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修整状态,和男女朋友逛逛街、吃吃饭、交流一下感情,毕竟为了考研导致“妻离子散”不值得。

考研复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备考,该休息调整的时候尽情享受,找兄弟吹吹牛,找姐们离蜜逛逛街,打打望,看看帅哥~

不要有负罪感,玩的时候就好好玩,复习的时候就专注手头上的事,好好复习。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动机催动动力,内驱行动。如果你是二班、双非,想通过考研改现状,或者你本身就很优秀,但想更进一步。无论是什么情况,第一步,都需要坚定你的考研信心。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就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做好,做最充分的准备,做最快的打算,然后埋头赶路,注重考研分数和最终上岸这个目标就好。外界再大的push力都不如你内心的力量来得直接有效。

考研是个长期战、持久战,拼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讲究持续发力。所以,不要为了一时的高效率、心流状态放弃锻炼这个最简单的动作。我这里说的锻炼并不复杂,每天晚上八点,在复习的间隙,去操场跑5-8圈,也就2-3公里,全身跑热,大脑也会清醒很多。跑步不需要每天都去,可以两天去一次,但需要坚持。

这里的能量包括体能和情绪能量。

关于体能:身体最直接的能量是葡萄糖,我们可以适当的补充糖类,比如奶昔、蜂蜜水、果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我个人是主要以蜂蜜水和巧克力为补充,看你个人选择。考研很消耗体能,考研现场也可以拿两块巧克力。

关于情绪能量:我们考研时,大脑是时刻绷紧的,很多时候就会产生情绪疲惫,尤其是8月份、11月份这两个节点。解决情绪疲惫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听音乐、看电影,平时就要有意识的听听音乐,不要让大脑感觉很疲惫。听音乐看个人喜好,网易云有人做了学习专用的音乐,我当时主要听五月天的音乐。

不必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看法,真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做自己他不香吗?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

别人不会因为你复习的很差、没有上岸而特别看得起你,也不会因为你复习的很好、一战上岸而心里特别高兴(除了你爸妈及亲友),所以不要在意那些俗人的眼光。当然,在别人看来,你也是俗人,不要也不要刻意去评论别人,对别人形成干扰。

如果你认真读到了这里,我相信你已经超过考研中的绝大部分的了,因为考研备考也需要这样的静心和耐心,同时你也超过看到这个问题和我这个回答的很多人了,毕竟,很多人都只会点个收藏,然后把这篇还算优质的回答放在收藏夹里吃灰。而你,不仅成功地看到了这里,而且还会给我点个赞收个藏,甚至还会点亮底部那个骚骚的小红心,因为你知道你的赞同是我持续更新干货最大的动力,十七笔芯~

对于如何缓解考研备考时的压力问题,我也专门写过一篇回答,这方面有欠缺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记得回来,下面还有很多很多干货没看!

考研备考最怕什么?最怕盲目攀比,比如比复习进度、比备考学校、比谁做题快、比谁复习的好、比谁用的老师多(好)、比谁起得比鸡早、比谁睡得比狗晚……

大兄弟/小女孩妹,我们每个人的复习基础是不一样,和身边的研友的备考学校、备考科目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复习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没必要比,哪怕我现在没有你复习的快、复习的好,就代表我最后考试分数一定比你低吗?真得不一定。

所以,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复习进度和复习水平,考研最重要的是一战上岸,虽然过程中我们是要全力以赴,但因复习方法不同,可能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这些都很正常。

如果我们复习的暂时落后了,没关系,我们在和自己比,我比昨天的自己要强了,而且我是按照我计划好的进度在稳步推进,我在坚持复习,我每天都花时间高效复习了的。虽然有时可能会因为知识点比较难、思路还不清楚等情况复习的稍微慢了点,但我也有复习快的时候,谁的复习不是这样,有快有慢?!

当然,当自己比别人复习快了,也不要骄傲。每年考研交流群都有那么几个看似是大佬的热心人最后没有成功上岸的,太多了。所以,要时刻告诉自己,初试分数最重要,把基础打牢,没上岸之前哪怕复习的再好,都没用,尽可能地再准备充分些。

认清楚自己的情况,把控清楚自己的复习进度,不虚假努力,不盲目自卑,也不盲目自信,这是我们缓解压力的第一步。

我们考研备考时,感觉到压力大,感觉想放弃考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觉复习效果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尤其是我们在不经意间的对比、交流等动作会额外增加我们的焦虑。那么,怎么办?

马上就去做,一件一件事情的做。焦虑会伴随我们整个考研复习的过程,哪怕你现在已经很高效率的在复习了?哪怕你现在觉得自己复习的效果还不错,复习过程中有焦虑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想上岸,我们想考研成功,而现在我们还仅仅是在通往考研的路上,虽然在科学备考、坚持高效复习到最后的情况下大概率会上岸,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概率上不了岸。

所以,当焦虑时怎么办?

告诉自己:

1、我每天都在按照我的计划,高效复习着,稳步推进着,按部就班的复习中,所以,不怂!

2、今天可能复习复习有点受阻,但知识点本身就很难,我还是按照我理解的比较科学的方法在复习的。我复习受阻,别人一样复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也会很困难,大家都一样的,攻克这个知识点我就比很多人强了;所以,不怂!

3、复习效率不高时,我今天还是按照规划在复习,生理有周期,精力也有波动,有时效率不高很正常。我还在复习中,就比不复习要好很多。今天这些知识点看了,明天哪怕我重新看,是不是都要理解深刻些?所以,不怂!

4、害,心里有些压力,心里有些焦虑,没啥,谁考研复习心里还没点压力呢?我为啥有压力呢?还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现在也在做事情,已经在开始做了,在解决这个问题了,事情总要一件一件的做,有个过程,让子弹飞一会儿,哈哈,我很棒!!

5、……(我相信你有其他的一些措施来激励自己)

马上就做,一件一件做事,按照机会按部就班的复习,这是我们稳住心态最有效的方式。能自己把控复习进度,知道自己大体上的复习效果,又有一定的行动力,怕啥?不怕!

不仅仅是复习,以后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遇到一件事,能够保持心如止水、心平气和的状态很重要,这是我们保持高效的前提之一。

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同时知道解决问题、做成一件事情是需要时间的,这很重要。考研嘛,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研了,其他的事情先放放。聚焦自己的全部精力在考研上,保持心态平和,这是我们复习时最好的备考状态,这也需要一定的外力辅助,我马上会说。

考研最根本定律:听课+看书+理解知识点并记忆+大量刷题+整理错题,查缺补漏=取得好成绩;

我们会焦虑,感觉有压力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觉得我们复习的效果比别人差?但真得差吗?不要妄自菲薄。考研认真复习的人不少,考研划水的人也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多,尤其是我们考得学校很好的时候。但是我们也不需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就不行,只要我们按照哦我们的规划和计划,每天都在稳步前进,就不需要怂!相信自己,高手不多,真的是高手不多,这些所谓认真准备的人可能很多水平比你差得很多,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已经做得比很多人好很多了。

我们在考研过程中会遇到的一切问题,95%的考研人都会和你一样遇到,而你现在还有我在给你分析鼓劲,你觉得自己会比他们差吗?如果觉得不会,双击一下屏幕,让我知道,这是我需要的动力,我后面会写的更多,陪跑你到考研最后一刻!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我们的竞争对手数量并不多,因为我们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我们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说的几百万(看着好渗人)。而这特定的几百人,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占不到20%(二八定律永远存在)。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这剩余的20%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有选择、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考研一般坚持复习到最后的人,效果都不会很差。

有些人说,考研复习不需要做计划,我个人是非常不同意的。每天早上花10分钟做计划,晚上花10分钟进行复盘,对于整个复习进度的把控非常重要,我考研时是每天都做了计划的。

考研压力大时怎么做计划,怎么样调节自己到心态平和的状态?

1、先理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复习?大约要复习到什么程度?(多看高分成功上岸的经验贴,先了解清楚你要做什么,然后尝试把对方说的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复习中去,可能刚开始比较痛苦,坚持几天就会受益)

2、做复习计划,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大体上给自己确定个复习阶段目标;

3、按照计划,每天按照时间表复习走就行,注意效率,注意方式方法,前期比较会有点痛苦,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坚持1-2就有效果了;

4、回顾复盘,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做的不好的、效率低的地方慢慢改正,这个需要过程,可能几天,可能1-2周;

5、心态练习:心平气和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考研复习,最好是按部就班,踏实赶路,不要奢求速成,追求这些的童鞋95%的都没上岸。

这样,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复习进度跟上了,状态变好了,心态平和了,然后再继续按部就班的复习就好!

有些小伙伴复习起来就上瘾了,每天都在高强度的复习,这其实不符合我们的身体的客观规律。复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去主动休息,提前休息。每天的复习过程中,要坚持复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交错,不同复习科目的交错。每周给自己留出4-5小时,逛逛街/打打球、看部喜剧片、看部相声等等方式来放松下高强度绷紧的神经,有张有弛,文武之道。

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控制在40(或45)分钟左右就需要休息10分钟?这个是有依据的。考研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根据自身精神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结合番茄钟(40分钟(或6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让自己在学习的这段时间什么都不想,放空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在休息的5-10分钟进行处理就好。

我个人支持的40分钟+10分钟这个时间段,因为考研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强度和难度还是有些大的。我们可以利用番茄TODO或潮汐或类似功能的软件,在自己学习的这40分钟内强制锁屏,专注考研复习,中途不允许自己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然后在该休息的时间好好休息,调整状态,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高效的复习状态。

当我们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就在自己的计划本上打上一个圈圈,一上午4个圈圈,一下午3个圈圈,一晚上4个圈圈,11*40=440分钟,也就是7.2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这在考研前期已经算很不错的了。考研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强考研复习时间,比如我暑假的复习时间就是:8:00-12:00:复习4h 12:00-14:00:午饭+午休 14:00-17:00:复习3.5h 18:00-22:30:复习4h(含0.5h跑步锻炼时间)

总计:4+3.5+4=11.5h,也就是11.5*60=690分钟;

每50分钟一个学习周期(番茄钟:40+10),690分钟就是13.8个番茄钟,取整为13个番茄钟(出去中间必须的时间损耗),13*40=520min=8.6h。

这基本上就是我每天的有效复习时间,8.6个小时,看似每天在教室复习了12小时,其实真正有效的复习时间也就8.5小时,但这8.5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已经很强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很多小伙伴一复习起来就上瘾了,怕跑步的20-30分钟会耽误复习的进度。其实,并不会哈。每天晚上去跑跑步,做做拉伸,不一定非得跑的一身大汗,可以边跑边走,主要是放松心情,放飞想法,锻炼身体,主要是怕感冒,尤其是后期到11月、12月天气冷的时候,身体很重要。

很多小女孩妹担心跑完步的换衣服、洗衣服的问题,不用跑的一身大汗,那种身体会很疲惫,更没精力复习了。微微出汗就好,甚至都可以走走,毕竟操场的空气比教室好多了,权当放松了。至于洗衣服,我们是寝室有洗衣机,害。

身体好了,足矣支撑我们的备考强度,至少不会因为身体的原因导致我们复习焦虑。

对了,注意睡眠的问题,能不熬夜就不熬夜,该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该认真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规律作息。同时,可以适当在上午、下午补充点坚果或者杂粮粉,有利于补充精力。

整个考研过程我都在喝茶,没有喝咖啡,我喝的是茶。最开始是从我爸那里拿了点红茶,当时不知道是红茶,只知道这茶还很好喝,不得不说很多小种的红茶还是很香,很好喝。我主要喝过三种茶,分别是茉莉花茶、小种(红茶,很香的那种)和迷迭香(很难喝,但提神养颜,可提升注意力,自行百度),如果你考研时也想喝点东西,可以试试这几种,迷迭香很难喝,但效果好,哈哈~

这个是我不传之秘,前期不知道还可以去按个摩,11月份实在是背东西背的头昏脑涨,一个周末和对象一起去按个摩,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头部梳理对于缓解头部疲劳,纾解压力很有帮助,但是注意要控制力度,放松就好,不要过度,可以每2周去放松一下头部,释放下压力,盲人按背就行。

以上就是我对考研复习时压力很大,怎么样缓解压力的看法和我当时的一些做法,如果有没写到的地方或者你想知道的一些更细节的内容,给我留言就行,我看到都会回复的。

这部分的回答我之前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放上链接,自行查阅,这次不用回来了,下面没啥内容了,只有结束语了!考研的具体流程是什么样的?

结束语:

考研,从来都是为我们自己考的,可能大家考研的目的各不一样,但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我们就需要稍显功利些,要以提升初试分数、一战上岸为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了经历而努力。

加油,考研人,我是 @鹿十七,知乎考研话题下的优秀答主,有问题欢迎留言交流,我会尽可能地根据我知道的东西给出中肯的建议!相信自己,高手不多!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