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衣出水用来形容绘画的艺术形式精湛。"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1曹衣出水形容哪种艺术形式曹衣出水形容绘画的。“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曹仲达继承了中原魏晋以来的汉族文化传统,掌握了绣罗人物的技巧,即一种工笔重彩所应用的粗细一致、细劲有力的线条,把这种线条应用来画菩萨与佛像的衣饰,又带着明显的外来文化的色彩。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风吴带当是中国画术语。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约686-760)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与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亦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寓意是什么?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出自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描绘的是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开创的两种宗教美术衣纹描绘风格。它们独具特色,并有着广泛的影响。

“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的更早一些,画家曹仲达在北齐享有盛名,以画梵像著称,在佛教艺术方面开创的造像风格被称为“曹家样”,对佛教绘画及雕塑都具有重大影响。“曹衣出水,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表现的是佛造像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衣服,而描绘衣纹的线条则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像出水湿衣的效果。遗憾的是曹仲达的画作现在已没有留存记录,但可从一些佛教造像中看到丝许脉络。
唐代的画家吴道子开创的“吴带当风”的出现晚于“曹衣出水”,更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该风格在衣纹描绘中更多地表现了中国士人所着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
“吴带当风”在衣纹风格上用的兰叶描,以劲怒的笔力和博大的气势来表现飞动的袍袖飘带。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这在敦煌壁画中被广泛应用。

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擅长人物故事画,主要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现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描写的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凈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