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5年5月,《吴江报》在盛泽镇召开的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上,当时任吴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江报》社长吴延元得知我是来自河南固始县打工者,得知白天我在盛泽街头修理自行车,晚上不顾艰辛在租住小房里坚持写稿,当场安排随行的《吴江报》总编辑,为了帮助我在吴江尽快找到工作和通行方便,报社为我免费刊登求职启事,并为我办理报社特约通讯员证(证件至今仍在保存)。
一天,正在马路边摆摊修自行车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手拿《吴江报》来到修车摊找到我,自我介绍说,他是北京某纺织报驻华东工作站站长,问我愿意不意当记者?如果愿意第二天按照他给我名片上的地址去找他。我的“记者梦”终于圆了。
1998年9月,回固始老家收割完稻子,大脑突发奇想,人总不能在外飘荡一辈子,老了干不动了怎么办?靠什么生活?决定把土坯老房子拆掉,新建几间楼房,老了干不动工作回老家耕田种地养老,于是打电话辞去了苏州工作,留在老家把新房子建了起来。
1999年,房子建好,过完春节,苏州工作也丢了,总不能让青春年华付流水,凭着在苏州报社工作站工作多年经验,我把自己的工作地,从苏州转向郑州,有了盲目去苏州找不到工作经验,从公社邮电所里找来一堆《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郑州晚报》等郑州出版报纸,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河南农村报》有个“帮帮忙”栏目,这个栏目可以免费为读者刊登各类信息。
丹丹第二部父亲 稞睡的丹丹在线阅读 丹丹和秋芬全文阅读乖女儿
求职信息在河南农村报“帮帮忙”栏目刊登后,在老家等信息的我,先后接到十几个招聘单位电话,通过筛选,选定了郑州一家培训中心办公室工作。1999年5月,我背着装满衣物的行李箱来到郑州。在培训中心工作期间,我仍然坚持不改初心,白天上班,晚上在京广北路租住的小房里看书写稿。稿件不断被《河南日报》、《郑州晚报》、《大河报》等报刊采用。
2001年3月,过完春节,我和妻子从固始老家来到郑州,当时我在郑州一家培训中心上班,妻子由于年前盲目辞去幼儿园老师工作,来到郑州半个月,几乎跑遍郑州街头大小招聘单位也没找到工作。
一天,我和妻子在街头寻找招聘单位时,发现街头一报摊前,围了一群购买报纸读者,感觉在街卖报纸生意不错,回到租房里和妻子商量,决定在郑州街头摆地摊卖报纸,说干就干,第二天从解放路大河报一发行点批发一捆报纸,就这样妻子在街头当起了卖报童。
妻子是个很能吃苦和能干的人,每天为了在街头能找个报纸好卖的地方,总是早晨天麻麻亮就起床,骑着自行车去发行站批发报纸,连早饭都顾不上吃,蹲在街头马路边,一边把成捆报纸一份份分好,一边扯着嗓子在街头大声叫卖。
那时郑州街头卖报纸人虽然不少,但生意都不错,平均一天下来,收入一二百块钱不成问题,5月份,看妻子在街头卖报纸收入不错,我也辞掉了培训中心工作,加入了在街头卖报纸行列,起早贪黑和妻子一块在街头卖报纸。
“天天看报纸,能知天下事”是我为妻子在街头卖报编的一句广告语,没想到郑州街头不少卖报摊,从我们电喇叭里听到后,也把这句精典卖报广告词,录制到自己电喇叭里播放,满大街卖报摊电喇叭里,都能听到:“天天看报纸,能知天下事”。
2002年3月,一位朋友在人才市场打电话告诉我,人才市场北京某报河南记者站在招聘记者,放下电话,我立即骑车赶到人才市场,负责招聘工作记者站长听完我的介绍后,当场告诉我说,你就不用参加笔试被录取了,就这样重新拿起笔杆子,再次加入新闻记者行列。
人在进步中成长,这次加入新闻记者队伍,心中萌生一个大胆想法,那就是为了更加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从家里偷偷拿走全家人省吃俭用妻子积攒的300块钱,骑车跑到二手照相器材市场,买了一台二手佳能相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摄影技术。
为了学习摄影技术,一边买来大量摄影技术书籍仔细阅读外,业余时间,就背着相机骑上自行车穿越郑州大街小巷“扫街”,边拍边摸索摄影经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功之门永远向坚持不懈者敞开,为了学习摄影技术,2002年至今已经用坏四五台从二手相机市场淘来的相机,包括现在手中用的尼康相机,也是二手相机市场淘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