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明朝大顺农民军占领北京,皇太极的儿子福林(顺治帝)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助下,联合明朝叛将吴三桂,消灭了农民军和明朝,同年大清国迁都北京,彻底占领中国。
大清国在明朝时候,汉人把满人称为"夷人",为什么这么叫,是因为满人还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他们骑马狩猎,断发留辫子,属于部落文明,还处于蛮荒时期,属于未开化民族,不属于华夏文明,周朝自己管辖范围叫中国,东边的国家叫东夷,西边国家叫西戎,南边的国家叫南蛮,北边的国家叫北狄,这种叫法自周朝开始一直流传到明朝,并不带歧视性,只是认为这些民族未开化,还处于落后文明。
大清国占领中国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摧残中华文化,强迫广大的汉人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剃发易服的要求是: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以外的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现代俗称“金钱鼠尾辫”。所有人都必须按照大清国的满人服饰标准进行易服。
“剃发易服”政策遭到广大汉人和其他民族强烈反抗,大清国命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对不服从命令的汉人及其他民族实行大屠杀,多次颁布屠城令,南方一些反抗强烈的地区几乎被清军屠杀殆尽,“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等大屠杀,特别是“四川大屠杀”,清军屠杀的汉人及其他民族不下五百万人,四川几乎被屠成为无人区,大清国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

“剃发易服”政策和屠城政策的推行,导致明末汉人从一亿多人直接锐减到一千万人,很多有民族气节的汉人都在这次浩劫中丧生,留下的汉人都被满清“剃发易服”了。
这些存活的汉人虽然被剃了头发,但是并不甘心,反抗并没有停止,于是相约“正月不剃头,剃头思故旧”,用这个习俗作为反抗大清国的暴虐行径一种方法。
后来,大清国完全占领中国,在大清统治的268年过程中,汉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弱化,原来的习俗被扭曲变成了“正月不剃头,剃头已死舅”!
大清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后,后人在研究清人学者张思勉写的《掖县志》卷二《风俗》中发现这一习俗的真正意思,书中写到:“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综上所述:正月理发“死舅”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讹传,更不是不利于身体健康,原来是楞大汉人为了反抗“剃发易服”政策采取的抵抗习俗,是要汉人及其他民族不要遗忘这段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黑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