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后蔡小学要求一入学孩子的父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结果遭到当地派出所怒怼——“让群众少跑一次,能否请贵校以后取消这样的要求?”大家纷纷对派出所的行为点赞!(澎湃新闻网7月17日)
点赞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当地派出所敢怒敢言的拍手称快,为该派出所坚持原则、服务群众的观念所折服,更是对此类“奇葩”证明出现的愤恨!
首先,后蔡小学缘何要求学生家长出具此类证明?将父母有犯罪记录的适龄儿童挡在校门外,让“优秀”家长的孩子才有资格入读,是否违背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父母有犯罪记录的孩子,就不能享受义务教育吗?恐怕学校说了不算。为何如此堂而皇之的“创举”能够在该校奉为“圭臬”,“孜孜以求”。教育者不能为了便于自己开展工作,便去“刁难”他人,不应该为了当“好”老师,去伤害学生的幼小心灵。诚然,有“犯罪记录父母”的孩子,也是社会的未来,教育者不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怀,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他们会回报你意想不到的温暖。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如果该校教师自己的子女就读亦或是自己就读,去开“入读,父母无犯罪记录”也会这么“欣然”接受吗?
其次,当地的教育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公安部等12部门《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的9类需派出所开具的证明中,没有此类“入读,父母无犯罪记录证明”。该校的“任性”行为,“流行”了多久,又有多少人深受其害,我们不得而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监管的缺位,让这样的草率行为上演。
最后,笔者认为,“最多跑一次“不能仅靠派出所“怒怼”。后蔡小学要求学生家长提供类似的证明是无理可依的荒唐行为。学校应加强自身管理教育,不要在理智上跑偏。“最多只跑一次”,更应该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当地学校的管理服务理念的提升要求。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刘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