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阎锡山简介 阎锡山是好人还是坏人

来源:作者:时间:2017-07-15 22:02:49点击:

   阎锡山有山西土皇帝之称,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奉行“中道”的处世哲学。阎锡山历任国民檔zf高职,解放前期,解放前夕去台湾,病逝台北。

  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字百川、伯川,号龙池。

  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入山西武备学堂,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1909年(宣统元年)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返国,出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监督。不久应清朝行省乡试,中举人。任山西陆军第二标教官,后任标统(相当于团长)。

  辛亥革.命后,率部起义,占领巡抚衙门,任山西都督,开始掌握山西大权。以后便看风使舵,先投靠袁世凯,表示支持他当皇帝。袁死后又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

  1916年7月任山西督军兼省长。

  1917年9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他秉承段祺瑞的旨意,派兵赴湖南同护法军作战,遭惨败。在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他朝秦暮楚,进行政治投机,并乘机将部队扩充为12个旅。

  1927年6月,在北伐战争取得很大胜利的形势下,他自称北方革.命军总司令,悬挂青天白日旗,随即将军队扩编为8个军。7月,在山西进行“清檔”,迫害共产檔人。

  1928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队的作战。3月任国民檔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北平(今北京)分会代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势力范围扩展到河北、察哈尔、绥远及北平、天津。

  1929年又兼任国民檔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930年,蒋介石借“编遣”之机,剪除异己。阎锡山同蒋介石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8月联合冯玉祥反蒋,在北平另组国民zf,任主席。9月,张学良在沈阳通电拥护蒋介石,出兵进山海关。在蒋冯阎大战中,冯、阎战败。阎锡山逃往由日军占领的大连。由于山西军政要人都是他培植的亲信,他仍可控制山西局面并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1931年8月,乘日本飞机秘密回山西,隐居河边村,遥控太原。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统治山西和绥远两省。他采用保境自守的策略,着重搞好本省建设,充实力量。

  1935年日军进窥绥东,他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

  1936年2月,红军东征,由陕北过黄河进入山西,阎军大败。蒋介石乘机派五个师进入山西。红军撤回陕北后,蒋介石仍不撤走。随后,他面对日军步步进逼,而蒋介石也想将他吞并的形势,初步接受了共产檔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采取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后,曾在代县组织所部积极对日军作战,并同共产檔合作抗日。在忻口会战中,国民檔中央军(郝梦龄军长壮烈殉国)、阎锡山晋绥军(姜玉贞旅长等将领壮烈牺牲)与共产檔八路军曾通力合作,并互相配合打出了抗日战争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但由于双方装备、战斗力差距较大,以及一系列战术、战略失误,日军最终攻占了娘子关、雁门关等一系列要塞,并于1937年11月侵占太原。太原陷落后,日军的进攻逐渐停息,在中日双方战线相对稳定后,阎锡山接受了蒋介石的密令,开始制造饭共摩擦。

  1939年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后,他于12月制造“晋西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和八路军。后来又暗中同日本侵略者联系,在抗日和降日之间进行投机。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内战。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