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生活 > 正文

徐玉玉案嫌犯判刑结果公布 如何堵住个人信息泄漏引深思

来源:作者:时间:2017-06-29 16:06:10点击:

   近日,“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尘埃落定。但诈骗电话夺命,对徐玉玉父母却是永远的生命难以承受之痛。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信息泄漏。不仅如此,大部分的电信诈骗案件中,都是在受害者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下了精准诈骗的“密云药”。

  然而,当前,我国互联网、大数据如火如荼,如若不提供个人信息,甚至无法“生活”。可一方是个人信息泄露“裸奔”,另一方是电信诈骗形成“无法想象”的巨型黑色产业链条。有数据表明我国电话诈骗从业人数已经超过160万,产业规模超1152亿。

  如何面对层出不穷,花样迭出的骗术?如何堵住信息泄漏?如何织密安全网?笔者认为,只有给个人信息套上安全的缰绳,才能在赤裸个人信息行走江湖的时候,给公众给安全感。

  一者,严打“内鬼”,源头治理。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收集无处不在。但“谁收集,谁泄漏”更是让公民咬牙切齿,同时也给收集部门的公信力“抹黑”。因此,“谁收集,谁负责”的信息保护原则凸显重要。严肃追责才是正本清源,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鬼”防范机制,不能仅靠“内鬼”的道德与良知。同时,一旦泄漏,必须“拔出萝卜带出泥”,深挖到每块腐烂发霉之地。比如面对20多万条新生儿信息遭泄,上海疾控中心两员工获刑。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再者,坚持法治思维。只有依法严办才能让倒卖者、贩卖者“不寒而栗”。目前执行力度不理想,信息泄露行为的违法成本偏低。公民个人信息,近乎“白菜价”。虽然,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相关判例少,还不足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警醒世人。加之,古语有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严格执法才能刹住“泄漏风”。

  徐玉玉走了,公众为之扼腕叹息。但我们必须要被年轻生命离去“刺痛”,引以为戒,这样才能保住更多的“徐玉玉”。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