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我的第一次和爸爸 我爸把我摁在沙发上打桩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从小觉得世界上最帅的英雄就是爸爸,不畏惧一切,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当别人问道:‘你就是某某某的女儿吧’我总是一边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认识你,一边骄傲地点头,因为你是我的英雄啊!可我忘了你也是第一次做女儿的爸爸啊!你想宠她,却总是不知所措,你想帮她,却总是笨手笨脚。
上周的现代文学课看了筷子兄弟的父亲系列微电影,一边感慨父女父子之情的不同,一边在黑暗的教室偷偷抹眼泪,一边开始想念远在千里的父亲。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父亲带给我太多快乐与感动,现在想起,脑海里满是那些细碎的温暖与快乐。
小时候的我是个调皮又任性的女孩。还记得那些夏天的夜晚,院子里邻居们谈天说地,我就拿着小皮筋蹭到爸爸身边,给爸爸扎起小辫子,爸爸总是任我的小手在他的发间肆意拨弄,笑意盈盈。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我在闹,他在笑”吧!也还记得当我在遇到不爱吃的饭菜时,他总能背着妈妈偷偷拿出包辣条作为我吃饭的福利,在我不愿做家务时,五毛钱的奖励总是能吸引我扫扫地,洗洗碗。
一直认为爸爸天生就是英雄,却总忘记爸爸也曾是爱玩闹,爱调皮的意气风发的大男孩。只是因为父亲的身份让他不得不学会宽容,学会耐心,学着去做一些他不会做的事,学着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
小学时,妈妈懒得早起给我扎头发,总是劝说我剪成短发,我哭闹着不干,于是爸爸自告奋勇承担起为我起早扎辫子的任务。当看着他笨手笨脚地梳理着我被拉扯的生疼的头发,半个小时过去却还在纠结于如何将皮筋套到头发上时,我会哭闹;当我看到他磨磨蹭蹭好不容易扎好的一大股头发不像妈妈扎的麻花辫那么好看时,我也会哭闹。每当这时,爸爸都会十分内疚的一边向我道歉,一边向我保证会好好学扎头发,后来当他能娴熟的扎出好看又整齐的麻花辫时,我已经开始自己扎头发了。
每当妈妈离家几天回来后,我总会向他抱怨爸爸煮糊的饭菜,爸爸会一边尴尬的笑着,一边保证他一定会好好学做菜,可是当他真的能做出很多美味可口的饭菜时,我在家的日子却少之甚少了。
成长真的是件奇怪的东西,它让我们离家越来越远,跟爸爸的交流也越来越少,爸爸表达爱的方式也来越隐秘。
高中时,一周一次的通话,更多的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嘱咐总是简短又程式化,不过就是几句简单的“认真学习,注意身体”。当好久才回一次家时,相比妈妈热情的迎接,爸爸不过是一句“回来啦,快吃饭”。相比于妈妈直白的表达,爸爸总是用行动告诉我他的爱。高三假期的晚上总是缆独的,当万籁俱寂的深夜,我还埋头于冗杂的作业中,爸爸会端来一杯泡好的奶茶,嘱咐一句“早点睡”;当我做完作业走出卧室,他会起身揉揉他早已疲备的双眼,轻轻的说一句“做完了?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