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很多“发生事故几乎是必然”
被告人齐全军的辩护人、北京市蓝鹏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起淮认为,伊春空难共有二十多个原因,属于典型的“多因一果”。
张起淮说,当时气象条件不好,齐全军没有返航,与领导的要求有直接关系,因为飞机上有要客。据张起淮介绍,会见时,齐全军曾说,他手里有要客名单,下面有领导在接机,返航对商业信誉有影响。
不仅如此,张起淮认为,空难还存在诸多原因。如机场建设时存在很多问题却迅速地“验收合格”;空难发生时,两名飞行管制员有一人不在岗。同时,因经费短缺,航空公司无资金培训空姐救护技能;发生事故航班的空乘人员少配一人,安保和空姐还是新婚夫妇;航班机长和副驾驶都首飞伊春,却未告知机场;飞行“特选包”未收到,危险地形警报仪虽开通了,可机组不知道等。
“有这么多问题,发生事故几乎就是必然的。”张起淮说。

营救伤员(资料图片)
幸存者:
至今仍然承受
难以名状的痛
“你打开舱门,我们感谢你。可如果不打开舱门,我们一块死了,也不遭这些罪。现在是孩子不好,大人也不好。”“难友”的一句话,让张新海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当年空难发生时,是张新海拼命打开后舱门,让不少人幸免于难。然而,4年多过去了,伊春空难在许多幸存者记忆中挥之不去。
许多幸存者至今还承受着难以名状的痛苦。有的肺部纤维化,有的患上哮喘,有的则因受到惊吓整夜难以入眠……
“空难发生时,有的人浑身是火,高喊救救我,那撕心裂肺的声音,到死我都忘不了。”陈国华说。一天,陈国华在电视上看到俄罗斯空难的新闻,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空难对孩子伤害尤其大。一个孩子现在很害怕暖色的灯光,看到暖灯光就说要着火,睡觉必须开白炽灯;一个孩子因为吸入有毒气体导致严重过敏,不能见阳光,同时因对染料过敏,只能穿白色的衣服。
律师:当事人可能会放弃上诉
又讯作为齐全军的辩护人,张起淮律师在得知宣判结果后表示,他本人的意见是要提出上诉。张律师说,判决所依据的是历务院事故调查小组于2012年6月29日作出的《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报告》,而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刑事案件不能将事故报告作为判案的主要依据,基于此,张律师认为要上诉。
但是张律师也分析说,事发到现在,齐全军已经被羁押两年多的时间,按照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来计算,如果齐全军不上诉,那么判决生效后他只要服刑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刑满,如果当事人考虑到接下来的生活等事宜也可能会放弃上诉。

营救伤员(资料图片)
业内:罚飞行员也应追责领导
首例重大飞行事故案的“落槌”,敲响了行业警钟。北京航空法学会有关专家表示,尽管每起空难都有不同情况,但共同的原因是在安全问题上防范不够、预计不足。
纵观近年来的航空事故,往往由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且大都逃不开人为、机械、环境等三大直接因素。而只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管,事故往往能消灭于萌芽阶段。尤其是对飞行员的培训和管理,更应提上日程。
专家分析指出,每年的7、8、9月是飞行旺季。乘客密集,而天气上又恰恰赶上雷雨季节。这段时间往往气候较恶劣,乘客流量大,航空公司会加大运力,有的飞机平均一天飞十几个小时。
机长和机组成员是保障飞机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人手紧张,超时飞行;任务紧急,签派人员可能有时来不及调配人力和技术的搭配,导致出现偏差,造成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