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母女齐上阵 母女五朵花共侍一夫
米娅为心情不佳的伊奇做了一份三明治,并默默摆放在她面前,仿佛是在建议——而不是命令她吃掉。
这个小小的举动,却出其不意地让伊奇感受到了善意和友好。她把事情对米娅和盘托出,米娅却问:“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
伊奇的做法是拿六卷厕纸把老师的房子围起来,好让她收拾到崩溃。可就在这时,成年人米娅却向她提出更一种更高明有趣的建议,既能让老师们气急败坏,又丝毫不会暴露自己。
于是,伊奇在穆迪和珀尔的帮助下,用牙签堵住全校的锁眼,狠狠地把老师们戏弄了一番。
伊奇从米娅的言行举止中读出认可的意味,这个从小不受肯定的孩子,开始疯狂地迷上米娅,并自告奋勇地去做助手。她甚至,把米娅想象成了自己的母亲。
因为现实中的母亲理查德森太太,似乎不那么喜欢伊奇。不知为什么,这孩子总是让她莫名其妙地恼火。
伊奇是个早产儿,在医院的保温箱里住了好几个月,医生担心她可能出现黄疸、视力、听力甚至智力方面的缺失。理查德森太太开始焦虑、急躁、恐惧,这种感觉延续了许多年,也让她习惯性地拿着“放大镜”去观察伊奇,产生一种凭空而出却习以为常的情绪。
伊奇的出世让理查德森太太意识到原本安稳的人生可以脱轨到什么程度,在强烈的担心中,愤恨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
母女关系一度剑拔弩张,但伊奇竟然为了米娅来恳求身为记者的母亲,她希望查清一张照片,关于米娅怀抱婴儿的照片。
几个孩子在一个名为“圣母子”的摄影展览中,发现这张令人震撼的照片。可米娅矢口否认:“你看到的那个人只是长得像我而已。”
孩子们穷追不舍,米娅又随意地表示,自己曾做过摄影模特,可惜已不记得何时何地拍下那张照片。其他人都信了,除了伊奇。
她开始着手调查,从照片作者波琳开始,波琳是一位著名摄影家。
伊奇隐约觉得米娅和波琳也有联系,可查来查去始终一筹莫展,不得已之下,只好求助人脉广泛且信息通畅的记者母亲。
理查德森太太答应了,她找到了照片的经销商,可对方拒绝透露任何消息。她也没太放在心上,直到米娅介入一起“婴儿争夺战”。
争夺双方分别是理查德森太太的闺蜜琳达、米娅在中餐馆打工认识的同事贝比·周。
琳达夫妻多年不育,好不容易才收养到一个被放在消防局门口的中国弃婴。
谁料弃婴的母亲贝比·周,此时也在四处寻找女儿。
贝比·周独自一人在美国生下女儿,得了产后抑郁症,又失去了工作。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好把孩子放在了消防局门口……
米娅将消息透露给贝比·周,又帮着她联系媒体、沟通律师,事情引发大众关注,最终闹上了法庭。
为了替最好的朋友琳达出气,也因为本就隐约存在的敌意,理查德森太太开始调查米娅的过去,试图挖出她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以此作为对米娅的报复。
这一次,她充分调动了一个记者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谨慎的调查技巧和高超的问话术。她以波琳为切入口,顺藤摸瓜查出米娅的学籍,找到米娅的老家,还见到了她的父母,一点点地揭开了秘密。
原来,珀尔是米娅替人代孕得来的孩子。
当时,米娅是纽约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奖学金取消后,为赚取学费而做了代孕妈妈。
米娅上大学,父母拒绝提供任何经济资助。
因为这个叛逆的女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忤逆父母,不肯乖乖地去考一所传授实用知识的高校。在父母看来,摆弄照相机、改造照片都不过是玩物丧志。
米娅不得不在纽约半工半读,在餐厅、酒吧、文具店等地方打工,时常忙得团团转。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境况下,米娅还是迅速展示出了自己在艺术方面的非凡天赋,并得到了教授波琳的格外赏识。
她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波琳也尽力对米娅提供帮助,无论学习还是生活。
但好强的米娅不肯倾吐难处,而是毅然休学,开始专心养胎。
弟弟沃伦是唯一的知情人,但他对姐姐的做法反应剧烈,“作为孩子的舅舅,我要告诉你,我不喜欢这样。”他的声音里有一种米娅没有听到过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