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民的母亲抱着悦悦,来到卫军家送还孩子,和卫军的母亲一个要还,一个不要,结果两个人就在村巷道里上演了一场农村女人的对骂,双方都唇抢舌剑、唾沫星飞溅,脏言秽语你来我往,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胜负。最后村长来了,说,看看你们骂得难听不?我一个男人听了都觉得害臊。骂得精疲力尽的两个女人都说,我们不骂了,那你说这事咋办?村长对卫军他妈说,你怎么证明是丰民的孩子?能证明就给丰民,不能证明,娃是你家坑头出生的,你就养着吧!卫军母亲说,怎么证明,偷偷摸摸坏的野种,我怎么证明?这孩子我们不会要,我们不会继续吃哑巴亏。村长说,你不养我就给派出所报案。千钧一发的时刻丰民及时赶到,说,报啥案呢,孩子我要。就拾起在一边看热闹的悦悦,拦腰夹在自己怀里回家了,
于是乎,大家都确信孩子是丰民的。
四
不得不说小悦悦是聪明的,她当然听不懂、理解不了大人们的恩怨是非,也不需要懂,她只是天性地长得漂亮,人见人爱,小小脸上总是盈盈的笑,关键是一张小嘴总是讨人喜欢,整天爷爷、奶奶地叫,在屋子里院子里跑出跑进。小小年纪就眼里有活,奶奶找不见眼镜了,她马上给找到,奶奶要喝药了,她一粒一粒给数好。爷爷一回来,他就给爷爷拿拖鞋,给爷爷拿烟锅,爷爷在洗脸,她站在旁边手举着毛巾。这样,爷爷虽心有不甘,但是看着这样一个精灵一样可爱的丫头,眼睛大大的、亮亮的,脸上总是笑成花,小嘴巴说话奶声奶气的,甜甜的,就暖和到心里,心里本来还有气,就不忍心了,一把就把挤在自己腿边的小悦悦抱起来坐到自己腿上,心里想,这和自己亲孙女有啥区别呢。奶奶也是这样,一家人慢慢地接受了小悦悦。
当然,这里面主要是丰民,她对小悦悦太好了,真正的心肝宝贝一样疼爱,他总是把小悦悦收拾得干干净净,使一个没娘的孩子比村子里任何孩子都干净,从没见过小悦悦鼻子下掉鼻涕,自小鼻子下面都是清爽的,头发及时剪、及时洗,梳理得顺溜光滑。丰民自己很少添置新衣服,但是每年都要给小悦悦买一两身新衣服,小悦悦总是比村子里的孩子穿得漂亮,是这粗鄙小村子里的小天使一样。村子里的孩子很少有糖吃,小悦悦总是例几天嘴里就有糖在砸吧。村子里孩子的玩具都是就地取材的树棍棍做成口哨,树叶叶编成凉帽、编成蚂蚱,木头旋刻成手抢、陀螺等等,唯小悦悦有小型的塑料弹簧汽车,发条一拧,就在音乐中徐徐前进,碰到什么障碍物还自己知道调头转弯,还有芭比娃娃、跳棋、军棋、皮球等等,都让村里的孩子真的羡慕嫉妒恨。
在我的记忆中,记得丰民的一个招牌动作,他不是抱着悦悦,或许是因为一个手的缘故,她总是将小悦悦拦腰夹在怀里大步流星地走路,当然还是见谁都是笑脸相迎,夹在他腋下的小悦悦也不闹腾,如果你低头逗小悦悦,她也是美丽的小脸蛋笑盈盈地,晶晶亮的小眼睛会说话。
这样,大部分人都基本确认了一个事实,即丰民对小悦悦这么好,那小悦悦没说的就是丰民的孩子。
孩子在慢慢长大,剧情大家都知道,村里孩子吵架,骂不过,最后的杀手锏就是喊对方父母的名字。可孩子们和小悦悦吵架,有的对她喊的是丰民,有的喊的是卫军。
孩子在慢慢懂事,丰民没有回避,早早地告诉了悦悦,她的母亲是在生她的时候过世的,妈妈牺牲了自己,就了她。农村孩子早早地经历过生老病死,小悦悦也见过人去世时满身孝服的一大队人哭哭啼啼的壮观场面,也看见过棺材落入墓坑的那一刻,朦胧地知道人过世是正常的事,自己没有母亲,哭闹也没有用。当悦悦听到有人说她是丰民的孩子、有人说她是卫军的孩子的传言时,问丰民,爸爸,我到底是谁的孩子?丰民没法回答,只是说,我是你爸爸啊,不要听他们胡说,他们谁说啥你都不要理,想吃什么、想要什么给爸爸说,爸爸给你买。小孩子嘛,不论有多少缠人的事,好吃的、新衣服、玩具都能让她乐而忘忧。
丰民喜欢给小悦悦讲战场上的事,小悦悦喜欢听,把那当故事听。而战场的经历是丰民父亲尤其母亲最不愿提说的事,因为战场使自己的儿子失去了一个手,让儿子至今还未能娶到媳妇,否则儿子回来就会和秀芳结婚的,那该是多么圆满的事。两个老人是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儿子怎么就这么爱小悦悦,对自己个人的事怎么就一点也不着急,整天就不知道熬煎,总是傻气地笑着。说他傻吧,做事很有脑子,谁也别想捉弄他,考虑事情很周全,说起话来入情入理,办起事情稳稳妥妥。说他不傻吧,两个老人看着村子里一个个小伙姑娘都你追我赶地谈婚论嫁、成家立业,心里急得火烧火燎,他却没事一样。家里日子越来越好,就是这儿子的婚事愁煞了两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