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临走前,我拉着二嫂的手,说,二嫂,你不要走嘛,你不听,我不给你带芹芹。二嫂说,君儿乖,二嫂生完男孩后就回来了。我跟你二哥走后,你和你爸就住到我家,家里什么东西都给你们用,好多着呢。要听话哦。人嘛,不争馒头,就是要争口气啊。还有,你不要跟爸爸治气,要学会干活。妈不在了,爸爸心里也很苦的,你要体谅爸爸。你学会了干活了,等有时间,二嫂给你找个媳妇儿,这小日子不就过起来了吗?再不要发生上次离家出走的事情了,让我知道了,不把你的耳朵边儿撕下来,我就不是你二嫂。听到了没?我跟二嫂说,听到了。二嫂,祝你生个大胖小子回来!二嫂说,那是一定的!二嫂说着,用手抚弄了一下我的头发后,就跟二哥一道登上船出发了。二嫂这人其实蛮好的。
一年后,二嫂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回来了,但是二哥家的房子却被乡计生办拆掉了,理由是二哥二嫂偷偷地到无锡去加入超生游击队,虽然二哥二嫂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但他们干的事情却很不光彩,不仅超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而且连超生罚款都不交给计生办,长此以往,计将安在?没有票子,就拆掉他们的房子,看他们还敢再生孩子。
二嫂说,不敢再生孩子了,有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已经足够了。房子虽然被拆掉了,但我们再不会被人家说断子绝孙了,我们的胸膛挺起来了。房子拆了还可以再盖啊,生儿子可耽误不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二嫂抱着我的侄儿到了大哥家,她说,大伯,现在我家既有大男人,又有小男人,还可以去开会吗?大哥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到今天都没有回答二嫂的话。
“葶姐儿,先把鸡腿吃了。”老太太年纪大了,虽身体不大好,精神倒还行。手中的桃木拐杖朝餐桌指了指,示意葶姐儿赶紧去。
“小雪儿,走吧,跟小姑姑吃鸡腿去。”方葶无奈,老太太偏爱她这个长孙女,哪怕早有了几个曾孙子曾孙女,也不减半分。回家这几天,老太太天天给留着鸡腿。
理论也是无用,老太太只一句话,葶姐儿是长孙女。幸好家中叔伯兄长早习以为常,也都宠着方葶。后来的几位嫂嫂,也都是通情达理,贤惠大度的,否则方家怕是要鸡犬不宁。
嫂嫂你一定很寂寞吧 车上挺进二嫂最深处
二嫂嫂刚进门时,还颇有微词,后来见老太太对几个曾孙子曾孙女是一视同仁,也就习惯了。加上大嫂在旁劝说,老太太的性情,家里只有方葶哄得住。
老太太生于民国初,听闻当年家境殷实,得父母兄弟宠爱,才养出这样不谙世事的性子。老太太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出嫁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嫁到方家也是安心相夫教子。
老太太爱说些从前的事,十六出嫁,十里红妆,可谓风光。嫁到方家两年,方葶的二祖奶奶逝去。没有婆婆约束,丈夫事事看重她的意愿,弟弟弟媳也很尊敬她这个长嫂,老太太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老太太育有三子两女,两个女儿远嫁,逢年过节才回家探亲。三个儿子都在身边尽孝,大儿子生了两个儿子,二儿子生了三个儿子,到了小儿子这,才有了方葶。
因此,方葶一出生就备受关怀,老太太整日将方葶带在身边。等到方葶的嫂嫂们进门,有了小一辈,也还是一样。老太太也算不得一生顺遂,毕竟生在乱世。
那时的方家,田地丰厚,附近的村民,靠着这些田地过日子。方家迁于此不过百年,本意是避祸,置办了田地,收两分薄租,算是与大家共存亡。
可那样的时局,坐享田地金银财富,又无人庇护,是福更是祸。好景不长,最难的时候,老太太的一串玉珠,换得三两米熬了锅清粥。老太太的嫁妆,方葶只见过一条镶玉抹额。
老太太说,那是人嫌这玉太小,质地普通,才得以保留多年。老太太也是个倔的,人到中年遭此困厄,散尽家财保了一家平安。从此操持家务,下地干活,到三个儿媳进了门,才养在家。
虽然家境大不如前,老太太的好些习惯却依旧如前。老太太穿不惯成衣,从前有裁缝,奈何没有布。如今有了布料,老裁缝又都去了。方葶爸爸就这么,练就一手好针线。
老太太会做些蜜饯,算是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的馈赠。方葶的童年算是幸福的,家里虽穷,老太太倒也没亏待过她,各式零嘴变着花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