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原是一只流浪的小野狗。有一天,生产队男男女女去五六里远的五一粮站送公粮,回来的路上,突然发现有只小黄狗跟在后面。那时候,人们并不愿意养狗,多张嘴总是要吃的。人连红薯和薯渣都没得吃,谁还愿意去养只狗?虽然俗话说“狗来富",但现实太残酷,饿着肚子的人一般不会去迷信的。结果,虽然被赶了好几次,但小黄狗还是跟了回来。
在人们的无奈中,小黄狗“落户"我们朱公塘。
起先的时候,小黄狗基本上是由队长代聪哥一家喂养。代聪哥俩夫妻,就生一个女儿锦丽,一家三口自是比其他家庭的负担要轻,而且冬嫂嫂一副菩萨心肠喂鸡养猫从不吝啬。小黄狗长得很快,也很招人喜欢,见到院子里的人,总是摇着毛绒绒的尾巴,显得聪明而机灵。谁家小孩拉屎了,只要喊一声“了了",它都会飞奔而来替人收拾得一干而净。每天生产队里出工,小黄狗也跟着去,四下里寻洞捉老鼠。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先是嗅嗅。有些它不挖,挖则必抓到老鼠。它挖鼠洞很快,后腿撑起,前腿趴在地上,两只前爪飞快地往后刨土。不消十几分钟,一个七拐八弯的老鼠洞就见了天日,一只或几只老鼠呼地一声四下窜逃。这时的小黄狗神威大发,只几个虎跳,便将鼠们立毙。然后,它对着干活的人们“汪汪"地叫几声,大家便知道小黄狗又抓了老鼠。
小黄狗抓老鼠最多的时候,是秋天收晚稻的季节。那时的稻田几乎都是干涸的,每丘田里都会有好几个老鼠洞。人们在前面收稻,它在后面挖鼠洞,收获要比平时多得多。
除了捉老鼠,小黄狗还抓蛇。那时候,不论院子里谁需要走夜路了,只要喊一声“了了",它便陪着一起上路。你不紧不慢地走,它则忽前忽后地搜寻可能存在的危险。有一次我父亲拿了一把锄头,晚上去给稻田放水,正在田埂上走着,突然听到前面的小黄狗站在那里“汪汪"直叫。借着月光,父亲一看,一条蛇盘踞在路中央,昂着头向小黄狗示威。小黄狗离它一米远,前肢半趴着,与蛇紧张地对峙,侍机向它发起攻势。后来,小黄狗借着声东击西的战术,一下子咬住蛇的身子,双爪则死死地按住蛇头。蛇也不甘示弱,细长的身子紧紧地缠住小黄狗的脖子,一副同归于尽的架势。父亲赶忙上前,用锄头锋利的刃口压住蛇头,然后用力斩下,将蛇头切了下来。小黄狗一抖身子,将缠在脖子上的蛇身抖落,再一个虎跳离开了原地。那蛇头正张着大嘴,一下就咬住了刚刚落下来的它自己的断身。父亲吓出一身冷汗,好险!若干年后,父亲跟我说起那个晚上,还心有余悸:要不是有小黄狗跟着,就真的危险了。
这时候的小黄狗,早就成了我们朱公塘院子里十几户人家公共的一只狗了。每天总有几户用菜汤拌了米饭和红薯,然后唤它来吃。喂食的碗都放在固定的地方,挪了地方,小黄狗绝对不会去吃。不但它不吃,就连老鼠都不敢乱动。小黄狗没事就在每家每户巡逡,只要见到了老鼠,没有能多逃脱它的一双利瓜的。
三年后,小黄狗已长成了一只漂亮的大黄狗。那天,院子里的几个小孩带着大黄狗在朱公塘边玩耍。有两个小孩互相推搡着玩,其中一个女孩一失势便掉进了塘里。几个小孩都被吓傻了,忘记了哭,也忘记了喊,只是傻傻地站在那里怔呆着。只有大黄狗“呼"地窜起,向着院子里猛跑,边跑边大叫,引得男男女女都出了房门来看。大黄狗突然咬住离它最近的高生哥裤脚,猛往外拉。高生哥不明就里,抬起另一只脚踢在大黄狗的肚子上。“汪"的一声,大黄狗被踢飞二米远,嘴里还吊着几缕布条。它腾地跳起,对着众人再度一阵大叫,然后飞身向朱公塘边跑去。众人怔了一下,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发狠地跟着大黄狗跑去。这时,落水的小孩已沉入水中,只剩一串串水泡在向上翻起。岸上的几个小孩,望着水里大声哭叫。庚生哥等几个青壮年男子,想都不想就“卟通卟通"跳到塘里,很快就将奄奄一息的落水小孩救了上来。
老公要狗跟我做给他看 我被狗狗塞得满满的
这天,大黄狗成了院子里的英雄。所有人都说,当年它跟着送粮队伍来到朱公塘院子,真是福星降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