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付出就有回报。都说婆媳之间是最难相处的,其实也未必,只要双方真心相待,婆媳之间就不会有多大的隔阂,除非有一方刻意的挑刺。嫂子拖着病弱的身体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家和孩子,孩子出门在外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嫂子的儿媳每次回来,都会抢着做家务,给婆婆买漂亮的衣服,一家人和乐融融,笑声不断。
细数来,嫂子这大半生并没有值得炫耀的事情,她做的这些事情也都是她份内的应该做的事,也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是我却从嫂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乐观的生活、善良和关心别人、为家无怨无悔的付出……
这就是我的嫂子,一位普通平凡、勤劳纯朴、善良慈爱的农村女人。俺家人丁兴旺,前边娘生了一男一女,亲娘进门时,俺大姐才六个月。俺娘进得门来,相继生了四男三女。我排行老幺,小名叫“多儿”。
好在那年月农村吃大锅饭,孩子生下来就有一份口粮。全家靠爹娘成年累月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日子虽不好过,大小九个孩子有奶奶在家里照看着,自然有些艰难的度着时光。别看穷,一家人各自都有着自己的一份充实和快乐。
娘明智,孩子们长到七八岁就要上学。尤其小子,一天也不能耽搁。每次考试成绩还要向娘汇报。别看娘识字不多,可对那考试分数在乎着呢。俺兄妹不负娘重望,在班里成绩都不错。说来也怪,上小学时,俺九个无一不是班长,牛吧!
俺家大哥大嫂,自幼青梅竹马,两人刚满19岁就结了婚。第二年就生了久儿,久儿两岁半又添了妹妹真儿。一双孩儿煞是招人喜爱。俩孩子打生下来,就跟着姥姥姥爷。一个村住着,来去也方便。久儿姥姥家条件好些,说白了他家孩子少,只有三个闺女,大嫂是老大。
那年月谁都知道人多劳少就是困难户,可俺奶奶就是喜欢人多。因为爷爷是根独苗,身体又不好,奶奶一进门就觉得累心,没有帮手。据奶奶说,当初进家门,不多嫌给俩孩子当后娘,就是图婆家人多门风正,人气好。奶奶不满四十就守寡了,看见一帮子孙男嫡女个个亲的不行。
苍天有眼,俺四个亲哥哥都考上学进了城,有了工作,在外成了家。三个姐姐也先后出嫁,都混得不错,只有前娘生的大哥留在了农村。
大哥20岁当了村支书,一直支撑着村里的大事小情,更支撑着俺一家亲和久儿姥姥家两个家庭。
弄的嫂嫂美死了 从后面上了正在浴室洗澡的嫂嫂
大嫂秀儿少言寡语,着实忠厚老实心眼好,爹娘公婆都看在眼里,时常人前人后夸赞孝顺心善,是村里好媳妇。可就偏偏没有应验好人有好报。有一年秋收季节,久儿开着拖拉机往家里拉棒子。天快黑了,儿子让娘早点跟车回来做晚饭。刚掰的玉米装了满满一车,上面坐着娘,在拐弯时,拖拉机一侧歪,连车带人翻进沟里,可怜大嫂没拉进医院就断了气。久儿哭的昏过去一次又一次。下葬时,久跳进坟坑非要和娘一起埋在坟里------
冷静下来,有人给大哥张罗着续弦。
南庄阿华是出了名的贤惠媳妇,丈夫癌症去世已经三年多。自她小孙子生下来,阿华做奶奶有了精神依托,结束了由于怀念丈夫的泪水洗面,整天看着孙子,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孩子上了幼儿园,阿华觉得空落落的。阿花的婆婆很明智,儿媳妇刚进天命之年,有意给儿媳妇张罗个合适的人家。老太太听说俺嫂子的不幸,就托人给大哥提亲。
失爱不久的大哥沉浸在悲痛中还没摆脱,有人提亲自然很不上心。但也不好推辞,就提出了苛刻条件:来俺家不光要孝敬公婆,还有久儿的姥姥姥爷也得当公婆伺候。我让秀惯得家务活没干过。还有俺娘老礼多,一切他老人家说了算。不勤不俭就当不了俺家媳妇。
不知是介绍人嘴巧,还是没如实相告,第三天又来了,这次是俺娘接待的。
俺娘爽快!让介绍人领阿华的婆婆来家,俩亲家面对面亲自谈。介绍人扑拉扑拉屁股站起来笑着说:俺管了一辈子事,头一次碰见你这样的,刚提亲,俩亲家当面侃!
俩老太太见了面都觉得投缘,各自把自己的中年人夸了又夸,说起心疼自家人中年失伴,俩老太太说到动情处双双泪流满面。二老还会说相见恨晚,这门亲事成了,咱俩喜结金兰,这话当然有些调侃。临了,二老把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掏出来交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