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洞房图啥?
中国人结婚重在求喜庆,求热闹,而闹洞房则是这一心理的突出体现。
1、求吉心理。
2、兴旺发家心理。
3、避邪驱祟心理。
闹洞房的来源
神话故事类:
相传,天上的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理祟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
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鬼祟。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鬼祟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鬼祟就不敢行凶作恶了。”
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鬼祟终于逃走了。
历史故事类: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于战国晚期,由河北一带向其他地区传播。燕太子丹曾被作为人质押在秦国,后来伺机逃回。
为了保卫燕国,广纳宾客,搜罗勇士,企图刺杀秦王。为此,宾客们调戏他的姬妾美人,他亦无所谓,甚至主动献媚以结欢心。
太子丹这种看重宾客轻视女眷的行为,对民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一国形成愚悍轻薄的风气。
有客人上门,主人会荐妇伴宿,以为体面。举婚礼时,听任调笑戏弄,男女无别,认为是荣耀风光。
山东一座汉画像石墓中,就有一幅“闹洞房图”的画像石,表现一男一女在第三者的强制下做亲吻状。这说明闹洞房习俗在汉代已经流行。
不光是汉族,甚至北朝当政的鲜卑族,也有闹洞房的习俗,并以“弄女婿”为重点,甚至贵为皇帝亦不能免俗。
北齐文宣帝高洋纳殷昭仪的新婚之夕,殷昭仪的嫂子元氏也去闹洞房,竟然用世俗之“弄女婿法,戏文宣”,高洋为此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