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 正文

去朋友家洗澡忘记关门 和朋友妈妈浴室里做

来源:作者:时间:2018-04-13 11:12:19点击:

  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在福州温泉路附近小巷里一家叫新榕的澡堂,那小巷两边都是歪斜的柴埕厝。傍晚经过那里,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妇女围在一个个低洼的小水坑,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搓着衣服,坑底有热水不断的渗出,是温泉。

  那地方一千多年前就叫金汤。

  福州的古城像一只葫芦,北边从屏山开始,屏山下,一边是西湖,一边是东湖,将葫芦头压得小小的,越往南,越大,到了乌山和于山,将两塔包裹了进来,那是最宽的葫芦底,而金汤就在葫芦的肩膀上。

  据《东门史话》载: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晋安太守严高建子城,在东门处开凿人工运河,民工发现了涌出地面的汤水,用石围筑成汤池,供作沐浴。而且,为了泡汤的方便,民工们还私下凿了十个石槽,这些石槽都是露天的,下面的热水应该是不断的冒出来,乐的民工们天天泡,我想,即使建城结束,他们还在泡着,而且泡出瘾来了。这事被当官的知道了,也觉得是一件乐事,便将石槽围了起来,只供当官的使用。这汤,也成了官汤。南宋名臣李纲贬居福州时泡过,还发出了“玉池金屋浴兰芳,千古华清第一池;何似此泉浇病叟,不妨更入荔枝乡”的美叹。

  那些不泡不行了的上瘾民工,郁闷之余,又在福州城的后井一带打了一眼汤井,将汤口用青石砌成八角型,史称八角井。那快乐便又从八角井里汩汩而出,好在那时候福州当官的或是阔务员的人数不是很多,这八角井便没有收归官有了。

  见过一个老人画的温泉地图,标明了福州城六十三个可以洗汤的地方,那老人还很遗憾的说,自己这一生只泡了二十三个还是二十六个温泉。由此看来,福州人的闲适、内敛、小富即安的市民性,都是泡汤泡出来的。于是,我也开始想自己泡了多少个澡堂呢?南星,高桥,温泉,大众,新榕,古三座,华清楼,小沧浪,好像就这么多,出了福州城的不算。

  儿时常去的一个澡堂叫小沧浪的,小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读了一些书,知道了有这么一句,也挺喜欢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简单的说,就是干净的水可以洗头,不干净的水可以洗脚。其实,就现在来看,洗脚也要干净的水的,因为还有很多类似香港脚一样的病菌的。但那时候小沧浪应该就是这样的想法的,可以濯我缨的。它就开在我家附近的福新路上,那时候还是一条铺着柏油的小马路。隔壁很像还有一个喝茶纳凉的棚子,也摆满了竹子做的躺椅,到了夏天的晚上,还可以隐约听到那伴着锣点的评话声。

去朋友家洗澡忘记镭门 和朋友妈妈浴室里做

去朋友家洗澡忘记镭门 和朋友妈妈浴室里做

  那时的澡堂,都有一个高高的柜台,后面通常坐着一个老人,那是卖票的,买了票,他会给你一块用蜡纸包的小肥皂。要是舍得多花二分钱,还能拿到一小包毛边纸包的茉莉花茶。

  澡堂内的空间里总弥漫着浓重的硫磺味道,到处是棱着屁股的浴客。你得透过氤氲的汤气去寻到一个空位子,那些位都是竹制的躺椅,上面铺着条薄薄的浴巾,印着澡堂的名字。

  几乎所有的澡堂都有三四口不同温度的池子,池子间有孔道相通用来调温。最大的一口池子通常是大众池,一般是初涉“汤池店”的人待的地方,而老汤客或嫌其温度低,或嫌汤水浊,很少在里面泡。他们大都是搭条毛巾,脚拖着木屐,先到第二口池子里“预热”一下身体,然后会啜着嘴,紧夹着双腿,仿佛很羞涩的样子,慢慢的挪到第三口烫池子里,然后一动不动,这时,周围的人便鸦雀无声了,紧盯着池子里的人。差不多一两分钟,那人便会从池子里跳了起来,全身酥软地瘫到池边的石条上,大口呼着气,浑身通红,就像剥了一层皮似地,所有的血管都充着血。至于第四口池子,称为汤头,温度高到烫皮退毛,即使骨灰级汤客也只能望池兴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