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自信天资是聪慧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年都能捧回两张奖状,这些奖状贴满了家里堂屋的后墙,成为学习的光荣和骄傲。在小学时代,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尤其是突出的作文成绩引人注目,这些成绩成为在每个年级都能担任班干部的资本。上到小学五年级,遇上“文化大革.命”,后来越过六年级直接升初中,又被推荐升入朱里高中。这中间最有影响的教师有两个,小学老师孟宪文和高中老师陈云亭,他们渊博的文学知识,激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方法,对以后的发展起了直接作用。
W于1972年11月由本县人武部应征入伍。那时高中临近毕业,已经照了毕业合影像,还未进行期末考试。朱里高中同期入伍的同学有四人;赵玉林、赵平国、张圈、朱金良。W要求入伍的心情很迫切,入伍前的两年月东跑西颠托亲戚,找门路,并赢得了前去接兵的邓天祺、丁士选、张宝田的好感,才得以如愿。其之所以梦以求参加解放军,主要是为了谋出路,跳出“农门”,当然也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正统教育以及当时社会舆论的熏陶,认为解放军光荣、伟大,有种崇高的神秘感,当然也有“保卫祖国”的信念。入伍后到的第一个单位是第二炮兵某团二营,任营部通信员。营长方春旺,政教郭恩敦。在任通信员期间,是其在部队的适应阶段,努力工作,积极进步,颇得领导和周围同志的好评。这期间常写些诗歌、散文之类的东西。
1974年3月,W写的小东西被当时团里的新闻报道员李遒全发现,由于他的推荐,同年6月调到团宣传股任报道员。那时,宣传股长是赵庆源,主管干事是周兰亭。经他们安排,同年11月到湖南日报社文艺部学习,带其学习的是编辑吴炳炎。
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其与吴编辑一起参加了1974年12月的湖南省群众文艺会演,在《湖南日报》上发表了六七篇新闻和专访稿件,后随湖南省调查组专程去新化县采访孟公村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事迹,其中《湖南日报》刊登的《孟公新事》是由其执笔写作的。通过在湖南日报社的学习,W在新闻的采访写作方面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调到基地政治部宣传处工作,是在1976年10月。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基地政治部成立大批判组,还是战士身份的W千里迢迢从鲁中跑到湘西,成为大批判组三人成员之一。由此,后来留下来当报道员,1978年6月提为干部,当见习干事。这期间,宣传处的老干事郭爱东、刘林生,不论是在做人方面,还是写作采访方面都给以较大影响。还有郑、李(新顺)两位处长,崔绍强、赵忠义、熊小球、徐志强、徐啟伟几位干事,都给于了无微不至的帮助,W会永远感恩他们。在这阶段写作的记载某团团长张二旺的长篇通讯刊登在《解放军报》上,写作的某团自制模拟器材的消息刊登在《长缨》杂志上。同时,也有一些诗歌和散文发表,其中诗歌《时刻准备着》被《解放军报》刊登,散文《心愿》被二炮《星火》文艺专刊选用,并获得二炮文艺创作三等奖。
从新闻干事改行当宣传干事,是在1981年。之所以改行,当时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新闻报道工作的“面”有些“单”,在部队很难发展,对今后进步也有影响,所以决心多学一些东西,多做一些实践。于是,开始做部队政治教育工作。当然新闻报道也没有丢,有兴趣时也写一些稿件。
1982年9月到1984年1月,W入武汉第二炮兵学院五队学习。五队是培养连队政治指导员的,在这里受到了系统的理论教育,1984年1月,以近乎全优成绩毕业于第二炮兵学院,仍回到原部队宣传处任教育干事。学习归来,理论水平、工作能力、考虑问题的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工作起来比较顺手,写作的典型材料和报道都很成功,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有:
某旅连长胡玉明三次可贵选择,扎根山沟连队的事迹——《解放军报》刊登,胡荣立一等功。
某连指导员陈晓光讲好连队政治课的典型发言——被全军转发,陈被评为全军优秀政治教员。
某连连长梅行三为国防建设勇于献身的事迹——由总政、二炮相继转发,梅荣立二等功,晋升一级工资
教导大队教员马玉贵的典型发言——总政转发,马被评为全军优秀文化教员。
通信营指导员朱国朝的典型发言——二炮政治部转发,朱被树为基层政工干部标兵。
1986年1月,W到某旅任宣传科副科长,同年8月提升为科长,这对W来说是个转折,经过一年多的锻炼,逐步适应工作,和全科同志共同努力,把宣传科的工作搞得很活跃,198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同时,写作的稿件见诸报端的有100多篇,被《中国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成为当地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