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 正文

儒林外史最后一回什么意思?

来源:本站作者:时间:2024-04-26 21:34:29点击:
儒林外史最后一回什么意思?

1.照应前文

在前文已有对幽榜的暗示,幽榜的出现让文章结构更完整少顷,风声略定,睁眼看时,只见天上纷纷有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

同时,将主要人物假托神仙下凡,总结列榜也是明清小说的一大特点,例如《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荡寇志》中的雷部三十六将等等,《儒林外史》列幽榜正是顺应当时潮流。

2.进行反讽

吴敬梓先生绝对十分爱用反语,例如将潘三这种恶人说为“良朋”;将连苏轼都不认识的范进说为“真才”等等。可见幽榜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吴敬梓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一个大大的反讽。

首先,先来看幽榜的背景话说万历四十三年,天下承平已久。天子整年不与群臣接见,各省水旱偏灾,流民载道。督抚虽然题了进去,不知那龙目可曾观看。

万历常年不上朝,这时单飏言(这名字也很厉害,善于发扬言论)单御史上了个奏折,请求表彰故儒。给常年不上朝的皇帝传奏折,这就已经够讽刺的了,然而更讽刺的在后面。

先来看第一甲第一甲第一名:虞育德,南直隶常熟县人。第二名:庄尚志,南直隶上元县人。第三名:杜仪,南直隶天长县人。

其中的庄尚志(即庄绍光)与杜仪(即杜少卿)都是主动放弃朝廷征辟的,其中杜少卿更是鄙视那些进士举人们,说他们是“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自己在放弃征辟之后,还说:“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

可见此人对科举的反感,天性的跳脱。就这么一个人,让他当探花,岂不是对他这一生最大的讽刺?也难怪吴敬梓在楔子中说王冕时,感叹道:可笑近来文人学士,说着王冕,都称他做王参军,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

再看三甲中人第九名:牛布衣,浙江绍兴府人。第十名:季萑,南直隶怀宁县人。第十一名:景本蕙,浙江温州府人。第十二名:赵洁,浙江杭州府人。……第二十一名:匡迥,浙江乐清县人。……第二十六名:严大位,广东高要县人。

是不是感到很讽刺?这些人营营一生,有的沽名钓誉;有的坏事做尽,不是品格低劣,就是好吃懒做,或是肚内空空。但就这些人,还能被列为“海内已故之儒修”,不仅让人感叹朝廷办事能力低下,也是作者对名士凋敝的感叹。

而这些人中,大多都是有颗“进士心”的,排名却比没“进士心”的靠后,这也是作者对他们的讽刺

3.表扬名士

幽榜中无论身份,在沈琼枝(含沈琼枝)之前的名士,大多(杜慎卿、虞华轩等有失公允)都是贤人君子。而第三甲人物质量参差不齐,故而他们排名靠后。这说明,幽榜有评判角色的作用,不过幽榜有许多有失公允的地方,这也算是对朝廷的小小讽刺。

4.总结全文

5.预知命运

在布衣表中,牛浦郎与牛布衣是分开的二人,也就是说牛奶奶、石老鼠告状成功,冤案得以昭雪

在其已登仕籍,未入翰林院表中,杨执中(杨允)竟然上表,说明他或攀附权贵(娄三娄四?)入仕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