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 正文

夏季来临,一定要小心这个致命的小虫子——蜱虫!

来源:本站作者:时间:2024-04-11 19:51:47点击:

近日,有媒体报道,信阳某村有三名老人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去世,经调查发现与蜱虫叮咬和与被叮咬患者接触传染。被蜱虫叮咬后有可能会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这个病具有传染性,大家一定要小心!

▼什么是蜱虫?

蜱虫是一种类似跳蚤类的毒虫,俗称草爬子,蛰伏在草丛、植物或牲畜皮毛间。蜱虫跟蚊子一样吸血,但是不同的是它传染病菌致死的几率要比蚊子大多了。叮咬人与体时它会分泌麻醉成分的毒素,因而许多人被咬时往往察觉不到。

一般来说,在叮咬后24小时至48小时,症状较轻的可能只有叮咬痕迹,重的可能会有水泡,伤口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

人与体遭到蜱虫叮咬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一旦引发蜱虫病,将会导致严重后果。蜱虫病是被蜱虫咬伤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到30%。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蜱虫叮咬感染人致人发病。蜱虫传播途径尚不明确,但是急性期的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不排除蜱虫病可“人传人”,直接接触蜱虫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的陪护者或医护人员,或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被病毒感染。

▼发病表现

发病时会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一般认为,经蜱虫传播潜伏期是5-14天,经血人际间传播潜伏期为7-12天。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蜱虫病的发病机理暂不明确,而且没有特效药物予以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有高热者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退热。

被蜱虫叮咬怎么办?

1、如果不慎被硬蜱虫咬伤,千万不要慌乱中直接用手接触,将其拔除或者用指甲硬拽下来,蜱虫口器很容易折断残留在体内,引起皮肤的继发感染。

2、酒精、松节油、旱烟油等涂在蜱虫头部,尽量使其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将其拉出皮肤。

3、不可使用香或烟头烫蜱虫尾部,因为会导致蜱虫受刺激将毒液反喷入伤口内,从而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4、拉出蜱虫后放入酒精容器内保存,以便给医生查看,这样医生就可以辨别它的种类,以便对症下药。

5、仔细检查被咬部位,看皮肤内是否留下了头或嘴的残余器官,如果有就尽快清除,并用肥皂水清洁伤口,抹碘伏以防感染。

6、去除蜱虫后伤口要消毒,如发现蜱虫的口器断在皮下,要手术切开取出。

7、如果没把握自行取下蜱虫,一定要迅速就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