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记载中,辟邪真的存在。辟邪就是曹睿身边的宦官。他奉魏明帝的命令,经常给司马宣王送诏,辟邪容貌美丽,腹黑睿智,而曹睿好男色,似乎有什么不得不说的秘密。
曹睿司马懿,司马懿一生没有谋反是因为曹睿吗?司马懿鹰视狼浪,傲上弄权。很多人都认为他心有异志。但是司马懿终其一生,也没有夺权篡位。甚至在临终之际,还谆谆告诫两个儿子不可轻举妄动,以免玷辱他的清名。受此约束,他的小儿子尽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有生之年也还是没敢夺权篡位。这是为什么呢?
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

资料图
曹丕一直非常信任司马懿,在他篡汉立魏的过程中,司马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曹丕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曹睿,司马懿也一如既往地得到了重用,最后他官升至太傅,位极人臣。这时候,对司马懿的负面议论开始出现,很多人认为他功高震主,有谋逆之心。曹睿是个英明之主,如果他在世,足以制住司马懿。但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六岁。临终之前,曹睿不得不对江山的稳固性加以考虑。
曹睿的儿子曹芳只有八岁,如果不妥善解决好司马懿的忠诚问题,曹芳根本没法掌控全局。大权必然旁落。那么,曹睿该怎样才能说服司马懿尽力效忠不起异心呢?
刘备在临终托孤的时候,运用的是“理由不足效应”(详见《刘备为什么能说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文)。曹睿面临着和刘备同样的问题,但曹睿使用的说服策略和刘备的不一样。他非常幸运,用不着像刘备那样费事,因为刘备已经帮助他树立了一个非常典范的榜样。
这个榜样就是诸葛亮。曹睿托孤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殒命五丈原,用生命实现了他对刘备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曹睿所要做的就是把诸葛亮当成一个标签,示范给司马懿看。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两人在各自政权里的职位、地位也大致相当。而且,诸葛亮已经盖雷论定,这个“拟人化的标签”的内涵已经凝固,不可能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了。所以,用“诸葛亮标签”来约束司马懿就再恰当不过了。
这是标签的拟人化,也是标签约束的延伸效应。

资料图
曹睿说:“当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把幼主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一个偏僻之邦,尚且能够做到这样。何况我们我国(意为中央之国,指曹睿自己执掌的魏国)呢?太尉你和一般旧臣,也应该效仿伊尹、周公,竭力辅佐幼主,这才是宗庙之幸啊!”
曹睿的说服相当见功力。他不但用忠诚报主的诸葛亮做标签,还搬出了历史上同样被视为忠诚化身的伊尹、周公做标签,以此来给司马懿一个强化的示范作用,让司马懿必须按照这几个典型的“拟人化标签”的价值内涵行事,不得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