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 正文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香暖融融

来源:作者:时间:2017-07-21 22:07:47点击: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香暖融融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香暖融融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老百姓最传统、也最讲究的习俗。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一般为甜味粥,多以新鲜的粮食和瓜果煮成,但也有人喜欢咸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现在人们已无需再祭祀神灵,但腊八节煮腊八粥这种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已经传承了下来。

  腊八粥作为腊八的习惯饮食,虽然有其典故,也有其真正的意义。每逢腊七腊八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日子,人的体质也变的较弱,而简单的一款腊八粥却包含了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作用,可谓是面面俱到,同时丰富的营养给为人与体增强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数。小吃的做法

  民谣曰:“小寒大寒又一年,过了腊八忙大年”。记忆中农历腊八是一年节气中最冷的日子,在这一天喝腊八粥也是老家农村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

  腊八饭,兆丰年。深受“民以食为天”传统观念影响教育的炎黄子孙无不对上天充满景仰,所以家家户户重视腊八。在这一天吃上一碗香稠软糯、营养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五谷丰登、红红火火。

  在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碗喷香的腊八粥曾经是奢侈的口福。记的小时候,集体社土地很瘦,粮仓很浅,平时大锅里要么稀汤漂菜叶,要么就是滑滑的榆皮面疙瘩,晚上饿的睡不着只好就着瓮口喝瓢凉水充饥。纯粹的白面主食只有过年一饱眼福,平素就是那一顿挨一顿单调的玉面窝头。但到了腊八节前天晚上,就会盼,窝在被窝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别看乡亲们平素省吃俭用,到了这一天,可就大大方方起来。她们会将家中能收集起来的所有豆类、干果、红枣等,全部取出来摆置在土炕上,分类挑拣浸泡。如果谁家缺了东西,只要扒墙吆喝一声,谁家也会“施舍”出一些,因为庙里还舍粥呢。

  腊八这天,无论如何也要隆重地象征性地煮上一锅粥,给孩子解馋,给老人滋润,给祖先敬奉。有一年,秋季欠收,队里分的粮食严重不足,还不到新年,家里大瓮就底朝了天。腊八要熬粥,无米下锅,急的母亲团团转,那时都穷,家有余粮的寥寥无几。没办法,奶奶一早起来,迈着小脚,步行五里地,到出嫁的姑姑村上门借粮。太阳落山,奶奶才颤巍巍搬回救粮。我们兄妹几个一下簇拥到奶奶身边,叽叽喳喳,奶奶当时不知是激动还是悲伤,眼角竟溢出了眼泪。

  有了粮,过节的氛围一下子便被点燃起来,母亲便手脚不停歇地在厨房忙碌起来,洗米、剥皮、泡豆、去核,整个过程眼角眉梢都是笑。腊八当天,天还没放亮,奶奶与母亲便一早起来,将提前准备好的大米、小米、绿豆、豌豆、红莲豆、红小豆、花生、红枣等八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次第放进锅里,添足水,然后在灶膛里开始用大火而后用慢火加耐心熬粥。

  过程中还需不时地用勺搅动,以免锅底焦糊。当年,也不知道焦糊的锅巴会致癌,反正觉得嚼在嘴里脆脆的好吃。待熬到水干,豆类绽开笑脸,粥香四溢,一锅紧拽拽、热腾腾、香喷喷的“八宝”粥就做成了。红日爬山时,这时家家户户飘散出来的粥香交相传递,交相感染着乐不可支的大人小孩,仿佛一下子融化了数九寒天的凛冽。大锅里熬粥的同时,庄户人家还会在小锅里熬一锅杂烩菜配着粥吃。

  母亲将地窖里储存的胡萝卜、白萝卜、大白菜、土豆够上来,洗净切成匀称的菱形块,待锅里那一丁点蓖麻油熟后,搁上葱嗞嗞泛起泡沫爆出香味的当儿,几种主料一股脑儿倒进锅里,煮的差不多时,然后加入豆腐、黄豆芽、粉条、黄花菜、猪耳朵豆角、花椒、食盐等配料,来个一锅焖。往往粥大功告成时,菜也打开了人的味蕾。不等母亲催促,一家大小人手脚麻利地翻身下地,三下五除二洗把脸,挨挨挤挤围着八仙桌毕恭毕敬地坐好。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图文推荐